缕昏黄的光,将男子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诡异。只见他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无人后,迅速将一封信塞入投递箱,随后匆匆离去。
“这段录像是校门外的监控拍下的。送信人十分狡猾,刻意避开了清晰的镜头。”程望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大屏幕,手指着画面中男子模糊的侧脸,“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先进的侧脸分析系统,对男子的面部轮廓、五官比例等特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利用步态识别系统,对他走路的姿势、步伐频率、步幅大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比对。经过无数次的筛选和排查,最终锁定了两名高度相似的人选。”
随着程望的讲述,屏幕上出现了两人的资料,其中一个名字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禁默然了几秒:
——陈建军,江州大学后勤部夜班保安,现年 49 岁,曾为赵怀德工作的小学同窗,两人有一定私交。举报信投递后三天,他突然调岗,从原本的夜班保安调至仓库管理员,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一年后,他更是突然辞职,离开了江州,从此下落不明。
“他才是林语彤心中最大的目标。”程望缓缓道,语气中透着一种笃定,“举报信是否真实,内容是否查实,她未必知道。但以她的性格和能力,一定会深入调查赵怀德当年遭遇调查的前因后果。她是个聪明人,懂得追溯事件的源头。陈建军与赵怀德的关系非同一般,举报信又在他调岗辞职前出现,这一系列的巧合绝不是偶然。”
“但他已经‘消失’了。”冯林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无奈,“我们翻遍了本地户籍系统,查遍了所有可能的居住记录,却没查出他近三年的任何居住变动。就好像这个人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程望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缓缓走到另一块展板前,上面是他们根据现有线索绘制的林语彤“轨迹假设图”。这并非她的实际行动路线,而是基于她的专业背景和行为逻辑,推测出她可能模仿的行为路径——以“逃亡”之名完成“复仇”布局。
“她是心理学专业的尖子生,她不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程望指着图示中红线的交叉点,眼神中透露出对林语彤行为逻辑的洞察,“她会精心制造一种心理控制的剧本,利用目标内心的恐惧和愧疚,让他们在无形的压力下自我崩溃。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而她,就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导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冯林先是一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