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地点、手法以及现场遗留痕迹等多方面的比对,都指向被告为唯一嫌疑人。在赵海的案件中,现场同样发现了与林照相关的痕迹证据,作案时间与林照的行动轨迹高度重合;而谢浩的案件,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实施犯罪。”
程望语气沉稳,毫不拖泥带水,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综上,我们认为被告对所犯罪行负完全责任。任何情绪化的‘正义’诉求,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林照的律师再次站起,试图进一步反驳,强调被告动机复杂,背负沉重情感,呼吁法庭考虑人性因素:“尊敬的法庭,我们理解法律的严肃性,但林照并非天生的罪犯。他是在长期目睹恩师遭受不公,申诉无门的绝境下,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为这样的悲剧承担一定责任。例如,在教育系统内部,对教师的权益保护机制是否健全?在面对恶意举报和诋毁时,是否有足够的调查和处理力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恳请法庭在量刑时,充分考量这些因素,给予林照一个相对公正且人性化的判决。”
庭审进行到心理专家证词环节,一位身着正装的精神科医生稳步走上证人席。他扶了扶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对林照心理状态的评估过程。“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心理测试、访谈以及对林照成长背景和近期经历的深入调查,我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心理评估量表,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临床定式检查(SCID)等工具。在访谈过程中,林照详细讲述了恩师对他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恩师遭受迫害后他内心的愤怒、痛苦和挣扎。他回忆起恩师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以及学业上的鼓励,这些点滴让他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与敬意。而当他看到恩师遭受不公正对待时,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逐渐转化为强烈的复仇欲望。综合各项评估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林照无精神疾病,但确实存在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情感冲突。这种心理状态源于他对恩师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不公正对待的极端反应。”
程望在交叉询问中,细致剖析林照心路历程,强调其清醒意识下的行为决策:“医生,根据您的评估,林照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情感压力,但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备完全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心理专家思考片刻后回答:“从测试和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