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梁的是谁?”朱启安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觉。
“梁哲。他是本案的重点嫌疑人之一。”程望一边说着,一边在白板上轻轻敲了敲,调出一份详细的简历。“梁哲,24岁,来自陕西。他曾有轻微网贷逾期记录,大学读到一半就退学了,至今已有两年。退学后,他辗转于多个二线城市。根据他前室友的证词,他一直靠参与‘灰产项目’赚钱,而其中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是校园贷催收。”
“他亲自参与催收工作?”朱启安皱了皱眉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惊讶。
“不仅如此,他还组织过‘催收小组’。他专门挑选同龄人加入小组,从说话的口气、语气,到具体的剧本台词,都经过精心设计,要求组员们以一种看似‘哥们聊天’的方式去逼债。”程望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峻,仿佛在揭露一件令人不齿的行为。
朱启安沉默了好一会儿,目光变得冰冷起来,缓缓说道:“现在的年轻人,为了钱,真是把人心都研究透了。”
程望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语气中不带丝毫感情地说:“在黄子逸死亡前的一个月里,八成电话催收的号码都来自于梁哲所处的IP地址段。目前,我们已经获得检察院的批文,计划在凌晨对他的住处展开搜查。”
“那另外两个可疑人物呢?”朱启安继续追问。
“一个叫韦书扬,26岁,广西人。他以前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后来与梁哲合伙,成为所谓‘回款小组’的外勤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实地上门恐吓、送恐吓信,甚至跟踪债务人。还有一个是女性,韩梦怡,她是梁哲的女朋友。在这个团伙中,她主要负责文案撰写和账号管理工作。”程望详细地介绍着其他嫌疑人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连她也参与其中?”朱启安有些诧异。
“她不仅仅是参与,还是整个团队的财务账目管理人。她负责接单,并与平台进行对接,把每一单的‘回款’记录汇总后上传给后台。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初步判断这三人是前端操作者,在他们背后,应该还有更大的数据提供者以及平台支撑。但现阶段,我们只能先从前端突破。”程望耐心地解释着,同时也在梳理着案件的脉络。
“难道没办法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平台数据吗?”朱启安思索着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服务器权限,如果强行获取数据,很可能会打草惊蛇。而且在当前阶段,我们拿下前端人员后,可以通过审讯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