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程望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拍卖会场的调查现场回到分局。手中那份厚厚的会议纪要和物证目录,仿佛有千斤重。刚在办公桌前落座,还没来得及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衣兜里的手机便“嗡嗡”地响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闪烁着物证鉴定中心主任宋韬的名字。程望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预感,这通电话或许会带来案件的关键突破。他迅速划开接听键,将手机贴在耳边,“喂,宋主任,怎么了?”
“程队,有个重大发现,你得尽快来看看。”宋韬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语速比平时快了许多,“就那尊调包的‘宋代定窑白釉孩儿枕’,我们做了超详细的材质分析,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根本不是简单的赝品问题。”
“哦?具体说说。”程望立刻坐直了身子,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警觉。
“初步判断,这孩儿枕的年代确实是宋代,但经过与三年前市博物馆内部清点数据中同类定窑器编号的仔细比对,我们发现它的造型、烧制温度曲线、胎体密度以及内部气孔分布等关键指标,和记录中的真品全都对不上。”宋韬解释道,“简单来讲,这尊所谓的‘调包品’,压根就不是市博原本的那尊藏品。”
“什么?那原来的真品呢?”程望的眉头紧紧拧在一起,语气中满是疑惑与焦急。
“目前真品下落不明。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件宋代同类器物,但在我们馆藏记录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任何一件。”宋韬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路,“还有个重要线索,这假‘孩儿枕’的底部釉面,有两道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划痕。在显微镜下观察,疑似某种藏印。”
“我马上过来。”程望当机立断,挂断电话后,迅速扯起外套,脚步匆匆地朝物证室走去。
在鉴定中心二楼,宋韬正戴着放大护目镜,俯身指着那尊“孩儿枕”的底部。灯光柔和地打在釉面上,反射出一层温润的光泽,乍一看,这尊孩儿枕完好无缺,毫无破绽。
“程队,你看这里。”宋韬见程望进来,直起身子,拿起显微探头,连接到旁边的电脑屏幕上,将画面放大。“这是我们用XRF(X射线荧光)分析器做的残留元素谱图。你瞧,划痕部分检测出了微量的锑和铅,这是古代特定金属笔的成分,很可能是早期文物走私团伙用来做私密标记的手段。”
“谁能读懂这些划痕呢?”程望凑近屏幕,仔细端详着那模糊的痕迹。
“我们请了博物馆内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