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视着众人。
“只有两种人,”技术员不假思索地回答,“一是技术维护团队核心成员;二是长期驻馆、对系统结构熟悉的高权限员工。”
程望听完,没有说话,转身大步走向堆满调查资料的案头。他动作迅速地抽出一份人员名单,那上面对应着文物部、安保部、系统维护三部门过去半年拥有最高权限的在职人员资料。他的眼神锐利得如同鹰眼,逐行扫视过去。
片刻后,程望果断下令:“锁定所有在凌晨三点前后曾在馆内值班、加班、或存在异常活动的高权限持卡者,一个一个仔细排查,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另外,”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网安组,“是否可以追踪该MAC地址是否在其他公共场所出现过?”
技术员立刻点头,充满自信地说:“已经布控了。我们和运营商紧密联合,正在全国范围内精心布设热点监听。只要该设备再次连接公共网络,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定位它的位置。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和大量的人力,各部门都在全力配合。”
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刑侦支队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大家争分夺秒,对每一个可能的线索都进行深挖细究。
第二天下午,初步进展终于出现。
技术部的同事一脸严肃地走进会议室,将一份报告递给程望,说道:“经过仔细检测,李曼的门禁卡确实存在被复制的痕迹。我们发现系统在凌晨3:52分识别到的卡片编码,与她平日刷卡时的内码存在微小延迟差异。这种情况多见于高仿卡读取速度差异导致,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那晚刷卡的人,不是李曼本人。”
“那就排除她为直接作案人,转而锁定有接触她卡片机会的人。”程望当机立断地下定结论。
调查迅速延伸至此前办公室翻修工人的名单。当日进出登记的共有三人,由外包公司安排,负责人叫王同斌,有轻微前科,早年因电力诈骗被处理过一次。
程望立刻让人连夜赶赴该装修公司总部。调查人员到达公司后,发现王同斌一周前已辞职,理由为“准备外出打工”。在他的宿舍内,调查员们小心翼翼地翻找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未归还的工具箱。当打开工具箱时,里面藏着一套磁卡复制器和简易射频识别终端。调查员仔细观察工具箱上的灰尘分布,凭借经验判断出这个工具箱近期被使用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另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