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陷入沉思,一时无人说话,陷入僵局。
其实,在之前的调查中,程望就隐隐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他们对画室周边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却始终找不到任何与凶手相关的蛛丝马迹。监控录像在停电前并未显示有可疑人员长时间徘徊,门禁系统也没有异常的刷卡记录。然而,凶手却能在停电的黑暗掩护下,顺利进入画室行凶,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他们还未发现的线索。
就在这时,程望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外勤组打来的电话。
“队长,我们刚查到,赵瑾瑜曾在‘榕光画室’任教时,有个叫宋雨珊的学生与她发生过严重冲突——学生指控赵瑾瑜存在‘情感操控’,甚至有不当接触行为,但校方当时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程望眉心微微一蹙,示意队员继续说。
“宋雨珊后来退学,休学一年后去了另一所艺术院校,最近一年居无定所,行踪比较飘忽。但据我们侧面了解,她的画风极为怪异,经常描绘带有血腥、扭曲人脸主题的作品,而且画中人物常常神似赵瑾瑜。”
“她现在在哪?”
“前几天有人在‘赤湾咖啡馆’附近见过她,还有人认出她当晚可能也在事发画室街区周围活动。我们在调查周边居民时,有一位老太太回忆起,当晚停电前,她看到一个背着画筒、身形瘦弱的女孩在画室附近张望,虽然没看清脸,但感觉年龄不大,很符合宋雨珊的特征。”
程望眼神陡然一凛,沉声道:“立刻排查她的活动轨迹,调取赤湾路段三日内所有监控,尤其是停电前后的时间段,同时查询她是否购买过工具、颜料等可疑物品。另外,调查一下当晚的停电原因,是意外还是人为,务必查清楚。”
队员领命迅速离开,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程望靠在椅背上,眼神冷峻而锐利。
……
四小时后,技术组传来汇报结果:宋雨珊在案发前两天确实有网购记录,购买的丙烯颜料与现场的不仅品牌相同,批次也一致,且颜色配比与尸体面部涂抹区域完全吻合。更关键的是,在停电前一小时,邻街一家便利店的监控拍到她背着画筒、戴着口罩和帽子进入了事发现场所在区域。此外,经调查发现,当晚的停电并非偶然,而是附近一个配电箱被人为破坏。进一步追踪发现,破坏配电箱的人手法娴熟,且避开了所有监控,而宋雨珊在案发前一周曾在网上搜索过配电箱构造及破坏方法等相关内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证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