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秦烈很清楚一点。
这些军卒,对肉的认知和要求,都很简单,那就是有油,有盐!
单纯的瘦肉,煮出来后很硬,没有调料的话,是真不如馒头好吃,也不如馒头顶饱。
因为肉吃不下多少,馒头却吃得多,同样是吃饱,军卒会选择馒头而不是肉,反之,就算是大量的瘦肉摄入,肚子吃撑了,可因为缺乏油水,该饿还是饿,该没力气还是没力气。
这直接导致,对军卒来说,好的东西就是馒头,尤其是带盐的馒头。
其他都是垃圾。
哪怕有的确实好吃,可填不饱肚子,就是垃圾。
长期之下,这些军卒的身体缺乏各种营养,别说比肩从小吃肉喝奶的鞑子,很多军卒,年过三十,就各种体能跟不上,一场大病,都有可能要了命!
三十岁,是军卒一道槛。
体能跟不上,意味着危险增多,死亡率高。
可有着前世经验的秦烈却清楚,三十岁,或许体能不再增加,在从巅峰开始下滑,但如果营养搭配好,这个下降的速度,可以从三十岁,延迟到五十岁,五十岁之后,甚至六十岁之后,才会从衰减走向衰败。
相比之下,大洪军卒的体能巅峰,在十几岁,根本不是极限。
是因为营养跟不上,导致无法突破极限,且在二十多岁就开始下滑,到三十岁后,走向衰败,迎接死亡。
因为体能消耗过大,大洪军卒,大概是整个大洪最短命的一批人,整体寿命,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还未盛开,便已衰亡。
“战力,得从营养抓起!”
秦烈针对这种现象,给出了暂时的解决办法。
“所有兔,鸡,鱼,鸟,狐狸等肉,腌好之后,全都拿过来,进锅炸!”
秦烈将白彪榨出来的葵花油烧热。
军卒怕吃不饱,那就在肉里给油!
军卒怕没力气,那就加盐!
墩堡的食盐,虽然也是由屯堡供给,但却很少克扣,且给量充足。
相比大洪朝内繁华之内,动辄几百文一斗的食盐,在边军,食盐反而不值钱。
因为在大洪,食盐本身的开采成本就很低。
食盐高价,是为了收取赋税。
而对粮食勉强果腹的边军来说,食盐是支撑边军作战的重要物资。
朝廷在食盐上的拨给很充裕,供远过于求,以至于墩堡中存的食盐很多,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