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势在咖啡馆的玻璃窗上织出细密的网,赵环望着窗外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街道,忽然意识到这场躲雨的时长早已超过了天气本身的逻辑。郭静正在收拾散落的草图,纸页边缘的诗句被咖啡蒸汽熏得微微蜷曲,那句“星子坠入春水”像一枚湿润的印章,盖在两人之间沉默的空隙里。
“雨好像小了些。”郭静将笔记本合上,指尖无意间划过封面烫金的星芒图案,那动作让赵环想起她在画廊触摸油画时的轻柔。
他们起身时,赵环才注意到郭静脚边放着一双墨蓝色雨靴,橡胶表面凝结的水珠正沿着靴筒的弧度滚落,在咖啡馆深色的木地板上洇开一小片水迹。而他自己那双深棕皮靴的鞋尖,也沾着从街角带来的湿润泥点,此刻正与她的雨靴水痕在地面形成某种不规则的对称。
推开玻璃门的瞬间,雨后的风带着泥土的腥甜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梧桐叶上坠满水珠,偶尔有一两滴砸在行人的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郭静忽然停下脚步,蹲下身去看地面上被雨靴踩出的水痕——那些混合着尘土的足迹在柏油路面上晕染开,有的像被揉皱的宣纸,有的则呈现出放射状的裂纹,宛如她窑炉里未完全开片的陶釉。
“你看,”她指尖悬在一道蜿蜒的水痕上方,“这多像你上次说的老城区巷弄的拓扑结构。”
赵环顺着她的指尖望去,雨水在地面勾勒出的纹路确实与他电脑里储存的老城街巷CAD图有几分神似——主路如同主干道般粗犷,分支出的细流恰似蜿蜒的弄堂,而某些积水的凹凼则像隐匿的天井。他从未想过,自然力与人类足迹的偶然碰撞,竟能在地面上复刻出建筑规划的逻辑。
“但这里多了些随机性。”他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比如这道斜向的水痕,打破了正交网格的秩序,倒像是你陶艺里故意保留的手工捏痕。”
郭静笑起来,雨靴在地面轻轻碾动,新的水痕与旧的重叠,形成更复杂的图案:“上周在工作室揉泥,发现泥土湿度达到22%时,手指按压的痕迹会出现这种不规则的皲裂,和现在这地面简直是孪生。”她说话时,发梢的水珠滴落在手背上,与地面的水痕形成微观与宏观的呼应。
他们沿着人行道慢慢走,雨靴踩过积水时发出噗嗤的声响,每一步都在地面留下短暂的印记。赵环忽然想起自己设计的美术馆穹顶,原本追求的是精确的几何曲线,但此刻看着郭静雨靴划出的自由弧线,突然觉得那些被计算尺校准的线条或许缺少了某种生命的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