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的射灯在天花板上投下蛛网般的光束,赵环的影子被拉成长长的楔子,斜斜切入《星夜春水》的画布边缘。他蹲下身,食指与拇指形成直角,丈量着画中星子坠落的抛物线——从左上角猎户座的β星到右下角春水波纹的第七道涟漪,恰好构成黄金分割的螺旋轨迹。
"这里的透视有问题。"他喃喃自语,指尖在空气中勾勒辅助线,"星轨的弧度不符合北纬30度的天象坐标,春水的涟漪却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的扩散规律,画家在理性与感性间做了精妙的平衡。"
郭静的陶土围裙蹭过他的西装袖口,带着窑火与高岭土的混合气息。她正将脸颊贴近画布,睫毛在油彩表面投下颤动的阴影:"你看这抹钴蓝,颜料厚度足有三毫米,笔触像极了景德镇老师傅揉泥时手腕的震颤。"她忽然直起身,围裙口袋里掉出半块未烧制的陶坯,截面露出螺旋状的指纹痕迹。
赵环捡起陶坯,指腹碾过湿润的泥料:"这指纹的旋转频率,和画中星子坠落的角速度惊人相似。"他忽然想起上周在设计院的模型室,用3D打印机复刻古桥拱券时,喷头留下的层积纹路竟与郭静工作室的陶轮痕迹如出一辙。
画廊深处传来脚步声,保安的皮靴在大理石地面敲出规整的节奏。郭静却忽然笑起来,指着画布右下角的签名:"赵环,你看这个'静'字,起笔像你的建筑速写线条,收笔却带着陶土拉坯时的回锋。"
他凑近细看,油彩里果然嵌着极细的陶土颗粒,在射灯下闪着云母般的光泽。这让他想起三年前在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看到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时,发现女神发丝间藏着建筑图纸的碎屑——原来所有艺术终会在某个维度殊途同归。
"其实这幅画的色彩在说谎。"郭静忽然从帆布包里掏出色卡本,翻到夹着干枯苔藓的那页,"星夜的蓝紫调里掺了铅白,春水的翠绿下面藏着赭石,就像我在陶釉里偷偷加进陈年泥料,让新作品带着时光的味道。"
赵环的目光落在她翻动色卡的手指上,关节处有常年揉泥留下的茧子,指纹沟壑里还嵌着未洗净的陶土。这让他想起自己设计稿上的修改痕迹——那些被橡皮反复擦拭的线条,最终在图纸背面形成了星子坠落的草图。
"你注意到画框了吗?"他忽然站起身,指尖叩击着深色胡桃木边框,"这是典型的哥特式尖拱比例,但边角被打磨成陶艺拉坯时的圆融弧度,就像我在养老院设计里,把钢结构的棱角包上手工捏制的陶土护角。"
郭静的指甲划过画框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