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金色斑点分布成流星雨轨迹,"只有这一片在冷却时裂了道缝,反而像极了我童年见过的英仙座流星雨。"
两人的指尖同时落在碎陶片的裂缝上,赵环感受到陶土颗粒的粗糙质感,与他抚摸老建筑砖墙时的触感惊人相似。而郭静则注意到,他食指指腹有层薄茧,形状恰好吻合绘图仪的握把弧度。这种职业留下的身体记忆,在此刻形成奇妙的对仗——她的指纹是陶土的契约,他的笔触是墨线的誓言。
"其实我读过您的论文,"郭静忽然从包里翻出一本《建筑学报》,2019年第7期的折角处,正是赵环关于"人文尺度"的论述,"您说'建筑的灵魂藏在规范之外的0.1毫米',这和我师傅说的'好陶器会呼吸,坏陶器只装水'异曲同工。"
赵环接过杂志,看见自己论文旁用铅笔写满了批注,其中"空间情感传导"一段被画了星号,旁边标注着:"类似陶土记忆体温的原理"。他想起卷一第034章里郭静的发现——陈泥经特定手法揉捏能"回忆"起经手者的情绪,此刻只觉得掌心的图纸在发烫,仿佛那些墨线正在吸收她的体温。
"您的茶杯......"赵环忽然注意到郭静放在展台上的粗陶水杯,杯口沿有处不规则的缺角,像极了他设计的社区中心那扇故意做旧的铁艺窗,"缺角的位置刚好是食指搭放的地方。"
郭静把茶杯推到他面前,杯底刻着极小的"水"字,笔画间嵌着几粒金粉,在灯光下一闪一闪:"这是用景德镇古窑遗址的沉泥做的,烧制时故意让釉料流到这里,形成自然的防滑纹路。"她说话时,无名指的陶土颗粒轻轻蹭过杯身,留下一道新鲜的泥痕,与杯身上原有的冰裂纹形成时间的叠印。
此时画廊的灯光突然暗下,中央展台的射灯亮起,照亮一尊由碎陶片拼贴的星空雕塑。赵环认出那是卷一第020章里郭静用废品拼贴的"未命名星座",此刻在专业灯光下,每片碎陶的熔痕都清晰可见——有的像他设计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的反光,有的则酷似他童年见过的老祠堂木梁蛀洞。
"这个雕塑的底座......"赵环蹲下身,看见底座用陶土刻着一行小字:"灵魂在泥缝里",正是卷一第054章郭静毕业展的叛逆宣言。他忽然想起自己藏在设计院抽屉深处的笔记本,扉页用不同颜色铅笔标注着"空间情绪温度",其中星夜蓝那页,画着与这尊雕塑 identical 的星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