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变化难以精确计算,如何保证建筑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都能获得最佳的采光效果,成了一道棘手的难题。但他没有丝毫的气馁,反而越挫越勇。他联系了植物学专家、结构工程师,组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小组,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经过数周的努力,赵环终于拿出了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在新方案中,他采用了特殊的悬浮式基础结构,就像给建筑穿上了一双“温柔的鞋子”,既能支撑起建筑的重量,又不会对古树根系造成挤压。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成可调节的百叶窗,根据树冠投影的变化自动调整角度,实现了自然采光与遮阳的完美平衡。
当赵环再次向甲方展示这个方案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甲方代表们盯着大屏幕上的设计图,眼神中流露出惊讶和赞叹。“赵工,不得不说,你这个方案确实很有创意,也很有说服力。”一位甲方代表打破了沉默,“但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方案能够完美落地,这也是个关键问题。”
赵环自信地笑了笑:“我已经和施工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实时监测古树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调整施工方案。而且,我会全程跟进项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
最终,甲方被赵环的执着和专业所打动,同意了这个方案。施工当天,赵环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看着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进行基础施工,他的心始终悬着。每当有机器靠近古树,他都会紧张地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古树的反应。
郭静得知赵环的这个项目后,也被他的坚持所感动。她来到施工现场,看着那棵古老的银杏树和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心中充满了感慨。“赵环,你知道吗?你做的这件事真的很有意义。”郭静站在赵环身边,轻轻说道,“这棵树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而你,让它有了继续守护这座城市的机会。”
赵环转头看着郭静,眼中满是温柔:“我只是做了一个建筑师应该做的事。而且,这个项目也给了我很多灵感。建筑和陶艺一样,都需要与自然对话,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创造。”
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一次,施工人员在挖掘地基时,不小心挖到了古树的一条较粗的根系。赵环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蹲在地上,仔细查看根系的受损情况,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马上停止施工!”他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随后,他联系了植物学专家,一起商讨补救措施。经过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