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落。她猛地抽手,看见泥坯上清晰的指印里,渗出几点暗红的痕迹——不是血,是混在陶土里的铁元素在体温下氧化的颜色。
"郭老师,你流血了?"小夏递来创可贴,却被她挥手拒绝。郭静盯着指印边缘的纹路,那些细微的裂痕竟组成了外婆常戴的银镯子图案。她忽然想起七岁那年,外婆把她的手按在泥坯上,说:"每个陶工的指纹里都住着火精灵,烧窑时要跟它们打招呼。"
真空练泥机还在嗡嗡作响,郭静却听出了异样的节奏。她关掉机器,将耳朵贴在筒壁上——金属内胆的震颤频率,和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她守在窑炉前听到的一模一样。那天母亲摔了她的作品,说:"再搞这些没用的,就把你外婆的窑扒了。"而窑炉里的火,正将她偷偷混入外婆陶碗碎片的泥坯烧成星子坠落的形状。
"记忆复苏术..."郭静轻声念出这五个字,从工具架上取下刻刀。刀锋划开泥块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松木香飘了出来——那是外婆生前最爱用的松柴。她想起母亲账本里夹着的便签:"戊申年秋,母逝,窑火未熄。"原来母亲偷偷保留着外婆的窑炉,直到她去景德镇拜师那年,才改建成了储藏室。
泥坯在转盘上旋转,郭静的手掌贴着它的弧度。当转速达到120转/分时,她忽然听见细微的爆裂声——不是陶坯开裂,而是泥料里的金属杂质在共振。那些银线逐渐浮出表面,组成的图案让她浑身一震:那是母亲年轻时画在陶碗底的水波纹,被外婆斥为"不吉利的浪"。
工作室的老座钟敲了三下,郭静这才发现窗外的雪停了。她用海绵擦去泥坯上的指纹,却在接触水面的刹那,看见釉料未干的碗底浮现出外婆的掌纹。"怎么会..."她喃喃自语,拿起放大镜细看——那些纹路不是烧制时形成的,而是泥料本身的颗粒排列,恰好复刻了三十年前外婆揉泥时的力度。
"郭老师,该吃午饭了。"小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郭静却指着泥坯上的水痕发呆。那些凝结的水珠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柄正对着工作室角落的老木箱。她突然想起昨晚整理母亲遗物时,在箱底发现的陶碗残片——内侧刻着半首童谣,正是她童年时在外婆窑炉边听到的。
拉坯机还在转动,郭静却松开了手。泥坯因为离心力甩出一道弧线,恰好落在三年前她埋陶片的位置。那里的地板砖有块裂纹,是某次窑变失败时飞溅的陶片砸的。她曾在裂缝里嵌过彩色石子,此刻在阳光下竟折射出星子坠落的光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