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会?"赵环惊讶地看着她。
"大学辅修过一点园林,"郭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其实陶艺里也需要计算窑炉的通风角度,和你们有点像。"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成了赵环职业生涯中最奇特的一次测绘。郭静拿着卷尺测量树干周长,赵环操作全站仪记录树冠坐标,两人偶尔交谈,话题从香樟树的树龄延伸到陶艺的窑变,从阳光照射角度聊到泥土的陈腐时间。赵环发现,这个看似感性的女孩,对数字和结构有着惊人的敏感度,而郭静则惊讶于赵环在理性计算中流露出的诗意——他会精确计算每片叶子的投影面积,却也能说出香樟树在春分日的第一缕阳光会落在哪个枝桠。
夕阳西下时,赵环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新的草图,中心是那棵香樟树,周围环绕着通透的玻璃走廊,屋顶的弧度模拟着树冠的轮廓。郭静则收集了整整一袋落叶,其中一片被虫蛀过的叶子让她兴奋不已,说这种天然的缺陷能在陶土上留下最独特的印记。
"谢谢你,郭静。"赵环收拾好仪器,看见夕阳为香樟树镀上金边,像一幅会呼吸的油画,"没有你,我可能就妥协了。"
"应该谢谢你才对,"郭静把一片最大的落叶夹进素描本,"让我看到建筑也可以这么温柔。"她的目光落在赵环的图纸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玻璃走廊的线条,"其实陶艺和建筑很像,都是让材料记住人的温度。"
赵环看着她被夕阳染红的侧脸,忽然想起父亲抽屉里那叠没有生气的图纸,想起自己一直以来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挣扎。或许郭静说得对,无论是陶土还是混凝土,最终都应该承载人的情感。
"以后......还能请教你关于植物肌理的问题吗?"赵环鼓起勇气问道,心里像揣了只不安分的麻雀。
郭静抬起头,眼里闪烁着细碎的光,像星子落进春水。"当然,"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静陶工作室"和一个简单的陶轮图案,"这是我的工作室,就在老街尽头。"
赵环接过名片,指尖触到纸张上凹凸的陶轮纹路,那是郭静亲手设计的肌理。"我会去的,"他郑重地说,"带着我的新方案。"
目送郭静的背影消失在老街拐角,赵环低头看了看掌心里的名片,又看了看图纸上香樟树的位置。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这个下午的相遇,会像一片落叶的拓印,在他未来的生命里留下永恒的纹路。而不远处的郭静,也正把一片赵环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