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也多了几分思量之色。
\n
“你问了公子粮草运输之事?”
\n
“那倒没有。”李由摇头道:“只是与公子禀报了北方的形势。”
\n
“是公子让你禀报的?”
\n
“公子说过,但凡有情况还须禀报咸阳,不然儿子这一路上的粮食都是从何而来?”
\n
见父亲一直看着竹简,李由又理所当然地添了一句,道:“粮食当然是从咸阳运来的。”
\n
李斯蹙眉看着竹简中的内容,以长城为仓,既十里一燧,燧存三月粮,闲时可让戍卒背粮入燧,以备所需。
\n
战时通过各燧调度粮食,减少长途征调民夫……
\n
在公子扶苏的论述中,长途运粮需要征调民夫成本巨大,最好少用这种运粮方式。
\n
而公子的千言万语,落在最后……是公子用墨最重的一句话,则是:让粮食长在边防线上。
\n
看到这句话时,李斯的双手明显有些颤抖,是啊,若是让粮食长在边防线,哪里需要那么多人运输粮食。
\n
李由站在一旁念出了声,“让粮食长在边防线上。”
\n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那么沉重。
\n
李斯缓缓抬头,他迁民戍边所求的不就是这个?
\n
要存储粮食,要开垦边境的田地,公子所求的,不就是他李斯迁民戍边的理想。
\n
这话要是别人写出来,李斯或许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n
可这是公子扶苏所写,当年旱地上万顷的渭南,也是公子扶苏让人凿穿了商颜山,才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