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依旧漂泊在外,断然是不会投效始皇帝的。
\n
项伯一手指着咸阳方向问道:“那秦公子扶苏,当真如此贤明。”
\n
张良道:“是有些手段。”
\n
“莫不是那李斯相助,他公子扶苏才有这等手段,一条渠当真就能养活二十万人?”
\n
敬业渠的事不仅仅传遍了关中,或者是洛阳,就连当初在楚地的项伯也听到了此事。
\n
这位公子扶苏如此得民心,自然会让张良或其他六国旧贵族心生担忧。
\n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项伯对秦还是有偏见的,不论那位公子扶苏做得如何好,在项伯言语中,所谓修渠,迁民,垦荒诸多事都不是公子所为,只不过是丞相李斯将这些功劳给了公子扶苏而已。
\n
张良很清楚,这都是项伯的见识浅薄而已,可能是因他在楚地没见过像公子扶苏这般了得的人物,项伯才会觉得其中有李斯作祟的缘故。
\n
听着对方将话语说完,张良依旧是微笑以对,没有附和对方的话,也没有否定对方的话语。
\n
听着对方的诉苦与反秦的决心,张良往炉子中又放了一些小木柴,让炉子内的火更暖一些。
\n
东边的朝阳已照入了船舱中,一抹金色出现在海面上,远方海边的许多渔船也都在陆续回来。
\n
这也是张良算准的,这个时候项伯混在这些渔民中离开此地就可以,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
\n
不远处已传来了渔民的吆喝声,张良神色倒也不着急,而是问道:“楚地如何了?”
\n
项伯又是叹息一声,道:“我们在楚地各县走动,想要集结各地有志之士,奈何奉承者多,真正敢反秦者少,如今我们项氏几人还在各地走动。”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