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司马欣受教了。”
\n
言罢,司马欣便又离开了此地,朝着华阴县而去。
\n
章邯在原地站着,自从敬业渠修建而成之后,公子扶苏便很少亲自来过问,而自己几乎每一天都会写下建设进展,送去咸阳。
\n
偶尔几天公子扶苏会让人送来文书,都是几句嘱咐,或者对决策上有不对的地方,将其纠正过来。
\n
公子是一个敢于尝试且能够纠正错误的人。
\n
譬如说敬业县的田亩分配,一开始是按照家庭来分田地,可一家的人口有多有少,还涉及了老人与孩子,如此一来劳动力与田亩产出会出现问题。
\n
章邯几次向咸阳递交了文书,公子将这个错误纠正过来,之后按照田租的方式来分田,谁家的人口多,就多得一亩田,但田越多上交的田租就更多了,是别人家的两倍往上。
\n
就比如说三亩田的人家只要交三斗麦的田租,但四亩田的人家则要交五斗,六亩田的要交十斗。
\n
叔孙通对此的看法是公子在进行均多寡,不在以人口增减田租,若将田亩算作家产,公子是在按照每个家仆的财产来收取田租。
\n
田租多少与人口无关,只与家产有关。
\n
但这些举措也仅仅只限于敬业县,叔孙通对这种举措很好奇。
\n
今年敬业县就会试行,他打算好好看看是否可行。
\n
毕竟,敬业县的人都是公子的家仆,如何安置,如何安排,家仆能得多少都是公子的说了算,甚至家仆本身的命都是公子的。
\n
章邯望着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他觉得这一次分田租肯定还会再出问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