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的泥泞冲散的时候,杨大利才乘坐着基洛夫在海里找到了一处合适展小区的地方,太湖北部的惠山南坡。
\n
虽然地方杨大利选好了,但并不像在国外一样直接开干就是了,这地皮还要跟政府部门商讨,都是钱啊。
\n
洪水终于因为提前开闸和打开堵坝而退去,比前世早了将近半个月,但是带来的效果,却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
\n
汽车行驶在未被清理的街道上喷洒着消毒液,拖拉机拉着宽大的车斗往外运送着被大水卷进来的杂物,大量的危房危楼被推倒·····
\n
灾后重建要比杨大利想象中难了太多,光是无家可归的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帐篷,就给许多人难以形容的压抑。
\n
基洛夫和四旋翼返回谷地运送来了两千名农民工,惠山南坡的地皮让老娄与政府部门已经商谈完毕,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没有花一分钱,就把这座现在还未开成景点的惠山租给了建造集团七十年,但是要求却是需要建造集团提供两万个工作岗位,还有必须安置至少五万灾民的指标。这样的一份合同,算不上承包土地,只能说紧急情况下,做出的一个折中的办法。
\n
工地上已经开工,城镇中心建造完毕后,杨大利回了一次谷地,把王老喊了过来,根据勘探人员的数据,做了一个小区规划,要知道,这个小区可不小,分为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二十栋十六层高的居民楼,全是三户式的户型,总的下来,可以接收四万余户的灾民入住,合计人数在二十万。
\n
虚拟沙盘上显示着小区建造完成后,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城区,也可以说是一座新兴城市,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第一批建造的是一至六区,毕竟没有那么多的系统农民进行加。消耗更是恐怖,即便谷地早就存储了海量的建造物资,也几乎是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石料、木料、铁矿资源。
\n
清一色的十六层显得并不好看,杨大利还选择了几栋带有大户型的高层建筑,比如二十二层的,六十六层的,更是有着一些小型的别墅,前期这些是不会建造的,后期安置好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