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因为是本地派,关系不深,没得到区长和书记的支持,所以迟迟不能拿下。
这件事解决了,让金霖爀在街道和辖区居民里的声望提高了不少。
按照党政办的安排,区政府办和区人大教工委将陪同区长和人大主任来街道调研教育工作。
十二月十五日,峨城中学的走廊里,来参见调研座谈会的家长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连续三年重点率不到 10%,这学还怎么上?" 金霖爀看着墙上斑驳的励志标语,注意到九年级教室的玻璃缺了三块。
校长办公室里,王校长递来的升学率统计表上,数学平均分只有 42 分:"金书记,老师留不住,好生源也在流失。" 他的茶杯里泡着廉价的茉莉花茶,"去年分来的三个大学生,两个月就全走了。"
"我们决定引入市一中托管," 金霖爀展开实施方案,"同时推行党员教师轮岗,每位党员干部包联三名后进生。" 他望向王一帆,"王区长已经说服教育厅,特批 20 个编制给峨城中学。"
会场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年轻的李老师站起来:"金书记,我们缺的不只是编制,还有信心。" 她的校服上还别着大学的校徽,"上次区里的教研活动,根本没人通知我们。"
散会后,金霖爀和王一帆走进教师宿舍。斑驳的墙面上,贴着学生们的感谢信:"谢谢城里来的张老师,让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王一帆忽然说:"我舅舅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 她的声音很低,"他同意把峨城中学纳入 ' 强基计划 ' 试点。"
深夜,金霖爀在办公室起草教师激励方案,党政办的秘书送来热牛奶时,没有出声打扰。
只不过,办公室里暖喝的空调和工作的节奏,与外面恶劣的天气格格不入。
加班到十一点,金霖爀正准备休息。
而江城的暴雪来得毫无征兆,鹅毛般的雪花很快积了半米深。党政办主任接到值班人员汇报,马上告诉了金霖爀,接到街道养老院的求救电话时,时针正指向凌晨两点,温度计显示 - 12℃。
"通往养老院的山路结冰,救护车开不进去!" 值班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屋顶已经开始漏雪,老人们冻得发抖!"
金霖爀抓起抢险队的花名册,发现能调用的车辆都被困在半路。"通知所有党员,"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格外坚定,"带上防滑链,徒步进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