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这个电影感觉是在讲贫富差距,但又带着点“寻找自我认同”的故事感?”
\n
“从古希腊悲剧的俄狄浦斯至今,所有的叙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我是谁?故事的主人公为了寻找自我的身份认同,开启一段旅程,正如你所说,《燃烧》的主人公也是如此。所有冒险与旅程的终点站,都是自我。一如我们的生活。”
\n
《燃烧》放映结束,沈言接受媒体群访,他用非常流畅的英语回答了提问…
\n
然后法国记者提问:“为什么要用贫富差距表现母题?”
\n
沈言切换法语:“现如今的世界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固化!
\n
然而,我想要表达和发问的,不是政治社会的现实本身,而是现实中人类的生存状况。在强大的现实条件面前,个人乍看上去软弱无力,却在与现实抗争,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奋斗。关于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n
“《燃烧》改编自《烧仓房》,请问,您做了哪些改编?”
\n
沈言切换中文:“《烧仓房》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n
当我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它很神秘,而且和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些问题,有某种共同之处,那就是愤怒的主题——现如今的年轻人的那种愤怒与无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出了错,但他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就算他们知道,他们也改变不了,这就导致他们很愤怒…”
\n
大家都有挺激动的,各种争相采访…
\n
聊了半个多小时,采访才结束…
\n
哦,最后一个问题问的是沈言本人‘您精通英语、法语?’
\n
沈言点头:“还有一点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也稍微懂一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