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的到,这个“宰相”,与先前那些降臣的宰相,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n
面对劝降,文天祥曾经冷言讽刺,曾经痛苦悲伤、曾经绝望欲死,但在这最后忽必烈的招降下,他的情绪,似乎出人意料地平静:“文天祥既受宋恩,忝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愿一死!”
\n
忠贞之士,莫过于此!
\n
即使是灭国无数,自视极高的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在这样的文天祥面前,依旧是平待相待:“好男子,惜不为我用!”
\n
公元1283年,一月九日,文天祥在刑场上,向百姓问明了方向,面南而拜。
\n
随即,他索取纸笔,写下诗歌:
\n
“昔年单舸走淮扬,万里逃生辅宋皇。
\n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n
神归嵩岳风云变,气入烟岚草木荒。
\n
南望九原何处是,关河暗淡路茫茫。”
\n
随后,从容就义,死亡在他的眼里,仿佛回到家乡一样的喜悦、轻松。
\n
……
\n
林牧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刑场之上的犯人,会被允许其写诗,并且留传下来。
\n
这样的疑惑,在文天祥写在自己衣带上的遗诗面前,获得了答案。
\n
在其夫人欧阳氏为其收尸时,在文天祥的衣带上,发现了一首诗句。
\n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n
而今而后,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