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知了
文/骆驼
灵魂洞穿半个世纪的风雨,又回到起点
这其中的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至今,还是满耳的蝉鸣
穿越每一个成长的夏季
人不长大多好,像蝉鸣,饮露着风月
一个保持着童心的人,灵魂不老
把思想亲近自然,都是泥土的味道
快乐就是埋伏在心上的,那条浅浅的线索
作者简介
骆驼,原名,孙广锋,濮阳县人,七零后,九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各大平台,网站,报刊杂志,诗集,辞典等发表作品近千首(篇)。省诗歌学会,市作协会员,市网络委员会秘书长,濮阳县作协理事,自由撰稿人。
——题记
在濮阳县那片广袤而质朴的土地上,一条蜿蜒的土路延伸向远方,它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个少年的文学梦想。这个少年,就是日后成为河子文艺社副社长的孙广锋,笔名骆驼。
孙广锋出生于七零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他的童年,是在蝉鸣、蛙声和泥土的芬芳中度过的。每到夏季,村里的孩子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去捉知了。那时的孙广峰,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树林间,听着满耳的蝉鸣,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那些此起彼伏的蝉声,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乐章,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诗意的种子。
少年时期的孙广锋,对文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与热爱。当别的孩子在田野里尽情玩耍时,他常常捧着一本书,坐在老槐树下,沉浸在文字构建的奇妙世界中。从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作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个文字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田间的麦浪、傍晚的炊烟、邻家女孩的笑容,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1992年,对于孙广锋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的作品首次在报刊上发表。当他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那不仅是对他写作才华的认可,更是他文学之路的起点。从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不断地在文学的海洋中探索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广锋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生活的压力、旁人的质疑,都曾让他陷入迷茫与困惑。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像许多普通人一样,为生活奔波忙碌。但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