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闪光瞬间,还是在手工创作里赋予普通材料新的灵魂,她都用行动诠释着“小草”的坚韧与温柔。
此刻,看着江南河道里的石子,我拉着芝儿下了船。浅滩的水没过脚踝,清凉的触感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水底的石子在水流的冲刷下轻轻晃动,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像是无数小精灵在嬉戏。“快看!”芝儿突然惊呼,她弯腰拾起一颗青色的石子,上面天然形成的纹路像极了一幅水墨画,“这好像我们在拙政园看到的山水屏风!”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惊喜。
我也被她的兴奋感染,开始仔细寻找。脚下的石子有的圆润光滑,踩上去像是在给脚底按摩;有的棱角分明,硌得人微微发疼。不一会儿,我发现一颗红白相间的石子,纹路恰似西湖上的断桥残雪,白色的纹路蜿蜒在红色的底色上,宛如冬日里覆盖着薄雪的断桥。我兴奋地举着石子跑到芝儿面前,她也凑过来仔细端详,我们像考古学家发现宝藏一样,小心翼翼地把石子放在手心,感受着它的温度。
我们蹲在河滩上,像孩子般认真地挑选石子。芝儿把捡到的石子按形状和颜色分类,说要带回去做成书签。她专注地把扁平的石子挑出来,在河滩上摆出整齐的队列,不时用手指轻轻擦拭石子表面的泥沙,阳光洒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这一幕让我想起她在艺术创作时的模样——永远专注且投入,正如小草默默生长,积蓄力量绽放美丽。
“你小时候也这样玩石子吗?”芝儿抬头问我。我点点头,给她讲起童年的趣事。我们曾用石子玩“过家家”,用大石块当桌子,小石子当碗碟;还比赛谁能把石子扔得又高又远,看石子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溅起小小的水花。说着说着,我忍不住捡起一颗石子,侧身用力一掷,石子在水面上连续跳跃,惊起一群小鱼。芝儿也来了兴致,跃跃欲试,可她扔出的石子只跳了两下就沉入水中。她不服气地又试了几次,身体微微后仰,手臂用力挥动,终于成功让石子多跳了几下,兴奋得又蹦又跳,笑声清脆如银铃,惊飞了芦苇丛中的白鹭。
河滩边的老柳树下,散落着一些破碎的陶片。我捡起一片,上面还残留着些许青釉,恍惚间,仿佛看到千百年前,这里也曾有人如我们这般,在河边嬉戏,遗落了岁月的碎片。芝儿则在不远处发现了一片被水流打磨得光滑的贝壳,贝壳上还沾着几颗细小的石子,她兴奋地跑过来,说这是“贝壳藏珍”。我们索性开始收集起这些特别的组合,把石子嵌进贝壳的纹路里,拼凑出一幅幅独特的“艺术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