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休。但正是这种认真和执着,让我们的作品不断完善。
当我们完成作品后,互相交换阅读。果忱兄弟的文字充满了对黑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先辈们的敬仰,而我的文字则融入了黄土地的情感和记忆,还有对两地文化交融的思考。我们的作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通过这次合作,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携手同行的决心。我们决定以后要创作更多关于黑土地与黄土地情缘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我们闯关东后代的精神传承。
荣任副编,责任在肩
就在我们沉浸在文学创作的喜悦中时,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了。《呼兰河文学》的主编找到了我,他对我之前发表的一些作品表示赞赏,并邀请我担任《呼兰河文学》的特约副主编。
当我接到这个邀请时,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这是对我文学创作的一种认可,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忐忑的是,我深知这份工作责任重大,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
果忱兄弟得知这个消息后,比我还要高兴。他握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兄弟,这是好事啊!你这么有才华,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的。我相信你,以后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在《呼兰河文学》上发表作品,推广我们的文学理念了,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闯关东后代的故事。”
在果忱兄弟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接受了这份邀请。正式上任后,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呼兰河文学》的工作中。我认真审阅每一篇来稿,挖掘优秀的作品,为作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也积极组织各种文学活动,邀请当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交流创作经验。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我遇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背景,但都对文学充满了热爱。
在交流中,我分享了自己作为闯关东后代的经历和对黑土地与黄土地文化融合的理解。我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许多作者表示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希望能创作相关的作品。
我也鼓励果忱兄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他在活动中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文学创作的新方向,为《呼兰河文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黑土地、黄土地以及闯关东后代的故事。
寻根溯源,情牵故土
在忙碌的工作和创作之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故乡——那片遥远的黄土地,想起那棵象征着家族根源的黄河大槐树。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