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起源,源于诗。人们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大地上的万物,都带着诗意。只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去发现,去拥抱。
一朵花开的浪漫,一阵风吹过的温柔,一树绿荫下的清凉,一本书上的内容,一个人的独自行走,一段岁月里的磨砺与收获,一轮日月的无语和永恒,无不是诗意而值得去品鉴的。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他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与诗有关,倘若不能诗意地与它们相处,那么生活就没有乐趣而言。
万千生活都是诗。富贵有着富贵处的琉丽奢华,贫穷有着贫穷处的淳朴乐趣。
古人多从大自然的草木动物中,去发现并把它们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一根芦苇,就成了诗句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一枝桃花,就让人看见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只大雁飞过,就写下了“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一只小鹿路过,就听见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一只关雎就有了最经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春天来时,一阵微风都带着花香,一朵白云都有着故事,一丛青草写着诗意,一树花开更是喜上枝头,鸟鸣,溪水,山川河流奔腾的声音,小虫子小动物忙来忙去的身影。
只要给自己一点诗意的心情,就可以从春天里看到许多的美丽与诗情。
油菜花开在大地上,挥笔一幅美景。小草们泼墨相拥,争先恐后地画着草坪。一个鸟窝在枝丫间新建,农舍的炊烟冉冉升起,天边的彩霞流淌出的一抹羞涩,月色下的种子在破土而出。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赠与人们的画意。
倘若在夏天,午后,拿一把凉椅放在树荫下,有几声蝉鸣蛙声。再去看那荷叶上的蜻蜓,花丛间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辛勤地采蜜。
到了夜晚,摇着手中的小扇,扑捉流萤。月亮和星星,对着人们眨着眼睛。
只要是心怀诗意,就会看见诗意。
秋天里的湖光秋月,两相静好。金色稻浪泛起的稻香,树木的叶片落下时的声音,收获着的人们哼着歌谣,孩子们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老人们露出笑脸看着门前挂着的玉米。
每一段秋情都是景,每一种景中都有诗,每一段生活都是值得回味的。
人生,是一趟诗意而浪漫的旅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