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欢庆,持续了整整三日。
但这三日,并非是那种酒池肉林的放纵狂欢。没有达官贵人借机奢靡,也无修士恃强斗法。
街头巷尾,挂着的是百姓自发编织的同心结。空气中飘荡的,不是什么琼浆玉液的仙酿,而是寻常人家厨房里飘出的,带着烟火气的饭菜香。商务部在沈万三的授意下,从府库中拨出一批最基础的修行物资,以近乎白送的价格,在城中设立了上百个兑换点。凡大唐子民,凭户籍便可领取一份。
数量不多,品阶不高,却足以让一个卡在纳气境多年的老卒,摸到灵元境的门槛;足以让一个农家少年,在初次感应灵气时,多几分成功的希望。
孩童们最高兴,他们举着糖人,在朱雀大道上追逐嬉戏,唱着学堂里新教的歌谣。那歌谣里没有神魔,没有仙佛,唱的是开垦荒原的先辈,是驻守边疆的士卒,是那位端坐在太极殿中的陛下。
这是一种克制的、有序的、充满希望的喜悦。
它像一股东风,吹过长安的每一个角落,也吹进了每一个大唐子民的心里。
三日后,当晨钟敲响,最后一盏灯笼熄灭,整座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都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某个开关。
欢庆的氛围,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炽热的,投入到建设中的激情。
一台名为“大唐”的精密机器,结束了短暂的庆典模式,以比以往更加恐怖的效率,开始了新一轮的运转。
……
时光无声,岁月流转。
春去秋来,寒暑交替。
一年,弹指而过。
对于动辄闭关百年、寿元以万年计的修士而言,一年光阴,不过是打个盹的工夫。
但对于新生的大唐,这一年,足以让天地换新颜。
政事部。
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办公大殿内,灯火彻夜通明。二人身前,堆积的玉简文书,已不是小山,而是连绵的山脉。
“西境三十二城基础建设已全部完工,官道直通,灵气网络初步覆盖,户籍登记造册完毕。这是李善长刚递上来的总览。”房玄龄将一枚玉简轻轻放下,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对面的杜如晦,没有抬头,只是从如山的卷宗里,精准地抽出另一枚青色玉简:“工部的报告也到了。宋应星那边,利用建木仙髓催生的第一批‘三代灵谷’已经试种成功,亩产是之前的七倍,蕴含的灵气精纯度,高了不止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