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运体(帝级体质)
【武器】:鲁班尺(圣兵)
【坐骑】:踏风乌骓(圣人境三重)
【附带兵种】:神机营工匠(三百人,武尊境五重至九重)
“先生,”李君亦请宋应星在旁边的锦墩坐下,开门见山,“我大唐新立未久,许多事都等着人去做。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农为邦本。朕知道先生,也知道先生的《天工开物》。朕今日请先生来,便是想问问,先生那一身经世致用的本事,可愿为我这大唐,为这天下的百姓,用上一用?”
宋应星听着这话,那双看过太多风霜的眼睛里,像是燃起了一簇火。
他一生颠沛,所求不就是个‘实用’?帝王之言,竟与他数十年执着不谋而合。
“陛下……”他声音有些发紧,“陛下圣明!臣所学,不敢说经天纬地,却皆是格物致用之学。若能为民生计,臣万死不辞!不知陛下有何钧旨?”
李君亦听他语气,便知事已谐矣:“朕要为你,为天下农人,于朝中单设一‘农业阁’!专管农桑水利,专研农具器械,专推耕作新法!朕想请先生,来做这农业阁的头一任阁部尚书,从三品,如何?人手、钱粮、试验的田亩,朕都给你批!”
“农业阁……”宋应星念着这三字,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砸在他心坎上。
他猛地抬头,眼中光芒更盛:“陛下此举,前无古人!臣,宋应星,愿为陛下,为这农业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罢,便要再拜。
“好!”李君亦朗声大笑,上前扶住他,“有先生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明日早朝,朕便下旨,将此事昭告群臣。”
随即命内侍先引宋应星去驿馆安顿,熟悉一下长安城中的情况。
李君亦踱回窗边,负手而立。
科举网罗了一批新锐,宋应星的出现,又恰好能补上农工技艺这块短板。
只是,北原的妖庭磨刀霍霍,西漠的佛国也不是善茬,南域的魔宗更是蠢蠢欲动。
这大唐,要平稳走下去,不容易啊。
他对着空处吩咐:“系统,让卫青、霍去病他们别松劲儿,军营里操练勤快点。钦天监那边,袁天罡和李淳风盯紧了,尤其北边和西边,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
【叮!指令已传达。】
新旧官员的交替,农业阁的筹建,军备的暗中强化……一桩桩一件件,都得他亲自盯着。
长安城因科举带来的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