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内的宫女内侍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唐天威!”
李君亦深吸口气,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绪,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来人,即刻传召李儒入宫议事!”
“遵旨!”
不多时,一身文士袍,面容清癯,眼神深邃的李儒步入殿内。
“臣李儒,参见陛下。”
“文优免礼,快请看!”李君亦将捷报递给李儒,脸上依旧带着笑意。
李儒接过捷报,仔细看完,脸上也露出一丝赞赏的微笑:“韩将军用兵,确有章法,此战一举荡平北患,扬我国威,可喜可贺。”
“北戎已破,呼延灼骨束手就擒,北境之忧,可暂缓矣。”李君亦坐回御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变得深沉,“文优,东夷越倡,西羌寇荡,这两个老狐狸,先前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如今北戎惨败,想必他们也该坐不住了。”
李儒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陛下所言极是。越倡、寇荡之流,皆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此前他们观望,无非是想等北戎与我大唐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如今韩将军大胜,他们心中必然惊惧,恐怕此刻正暗自庆幸未曾出兵,同时也会更加提防我大唐。”
“哼,提防?”李君亦冷笑一声,“朕岂能容他们安稳?先前示弱,是为了诱北戎全力来攻,如今北戎既灭,也是时候敲打敲打这两只不知死活的豺狼了!”
李儒抚须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臣以为,对付东夷、西羌,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等同视之。越倡此人,性狡而多疑,芜桐城防备森严,强攻不易。寇荡则粗犷贪婪,看似鲁莽,实则反复无常,更需谨慎。”
“文优有何良策?”李君亦问道。
“臣以为,可双管齐下,区别对待。”李儒眼中精光一闪,“对西羌寇荡,可先扬后抑。陛下可下一道旨意,‘嘉奖’其先前未曾趁火打劫,稳守边境之‘功’,赏赐些牛羊布帛,令其麻痹。同时,暗中联络西羌内部与寇荡不和的部落首领,许以重利,分化瓦解。待其内乱初现,再寻机发难,则事半功倍。”
李君亦闻言,眼睛一亮:“此计甚妙!分化拉拢,釜底抽薪!那东夷越倡呢?”
“对东夷越倡,”李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此人既多疑,便让他继续疑下去。陛下可命韩世忠将军,在北境休整兵马,摆出随时可能南下,或挥师东进的姿态。同时,在东境沿线,可故意制造些‘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