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我们要学会从细节中品味情感,从文字中汲取力量,让每一次阅读和写作都成为心灵的洗礼。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文字为桥梁,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学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学生们,作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分别诵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的《南归》的情境,感染了大家,也令作者难以忘怀!结合资料,请用原文回答这两位老师对作者的启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词背景是: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部浪漫主义话剧,作者运用浪漫的想象,童话般地描写了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倦于现实人生的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剧作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着坚决的反抗。”
“老师来讲讲于漪老师所处时代背景:生于1929年的于漪在炮火连天中辗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学校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一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
“在那之后,于漪老师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开始阅读大量着名的中外小说作品,这些阅读经历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视野,并使她的心灵与时代的脉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们,于漪老师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一位学生认真思考后,站起来回答道:
“于漪老师在描写两位老师讲课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例如,在描述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老师通过激昂的语调,将我们带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孙权统帅万军的英勇身姿,感受到了那份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而在讲述田汉的《南归》时,老师则运用了柔和而富有情感的语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与幻想的童话世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剧中人物对现实人生的厌倦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章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