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陈元方聪明机智,能在短时间内想出应对之策;有的同学则赞赏他的勇敢无畏,敢于面对大人的责难;还有的同学提到他的坚持原则,不因为对方是大人就妥协退让。
等着班上逐渐安静下来之后,语文课老师继续对着学生们讲道: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了怎样的故事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本文,朗读课文后,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老师现在开始翻译重点字词,并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不至,太丘舍去。友人后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友人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非常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元方以稚龄之身,展现出对信与礼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明白,无论年龄大小,坚守原则、维护尊严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中的‘期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相约同行,‘日中’指的是正午时分,‘舍去’翻译过来就是丢下(他)而离开,‘乃’这个字的意思是才。”
“经过对这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重点的一些字词给你们讲解了之后,哪位学生来主动的举手来翻译一下这句古文的意译吗?”
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地举起手来,争先恐后地想要尝试翻译,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语文课老师微笑随后示意这一位同学发言;该同学站起,流畅地复述道:
“陈太丘与友相约正午同行,友迟到,太丘离去。友后至责怪,元方以信礼辩驳,友人羞愧。此故事告诫我们,守时守信、尊重他人至关重要。”
语文课老师赞许地点头,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古文的翻译技巧,更领悟到诚信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元方一样,坚守原则,做一个有信有礼的人。”
“来看看这句‘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中的‘时年’这两个字的意思分别表示的是‘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