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长安。
长安城,承天门广场。
人山人海,万民空巷。经历过李唐暴政与战乱之苦的长安百姓,身着虽不华丽却整洁的冬衣,扶老携幼,自发地汇聚于此。他们的脸上,少了几分乱世的惶惑,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的期盼。目光所聚,是那座巍峨耸立、刚刚修缮一新的承天门城楼。
城楼之上,旌旗招展。象征新生大隋的明黄龙旗居中高悬,两侧是代表“四象阁”威仪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色旗帜。阳光穿透薄云,洒在冰冷的城砖和崭新的旗帜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
城楼正前方,搭建起一座宽阔的观礼台。年仅七岁的幼帝杨侑,身着崭新的明黄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于御座之上。虽然身形依旧单薄,但在经历了城下奉粥、登基大典的洗礼,在林天生日复一日的悉心教导与沈墨等大儒的启蒙下,眉宇间已初现一丝超越年龄的沉静。他清澈的目光,好奇而又带着几分敬畏,望向城楼下方。
御座之侧,林天生肃然而立。他褪去了征战的戎装与监国的王袍,换上了一身象征宰辅之首的深紫朝服,肩绣四象环绕的暗金纹饰。素槊并未随身,唯有腰间悬着一柄古朴的仪剑。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如同历经风浪后归于平静的深海,默默守护着御座上的幼主,也守护着这片浴火重生的山河。
吉时已至!
浑厚的钟鼓之声,如同来自远古的呼唤,响彻云霄,压下了广场上所有的喧哗。万众屏息!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四道身影,代表着支撑新朝的四根擎天巨柱,并肩踏上了承天门城楼最前沿的观礼高台。他们,正是昔日寒衣阁四部首,今日“四象阁”的奠基者:
青龙:沈墨。他身着青色云纹朝服,手持一副徐徐展开的巨大《西域舆图》卷轴。羊皮古卷上,山川河流、城邦绿洲清晰可辨,一条醒目的朱砂路线,从玉门关直指葱岭以西。他目光如炬,越过喧嚣的长安城,越过北方的苍茫大地,北望突厥的方向。眼神中没有仇恨的火焰,只有一种洞穿时空的深邃与谋划未来的冷静。舆图边缘,一行刚劲的题字若隐若现:“恩酬天阙巅,刀铸太平年”。这既是卷终题刻,也是他心中为新朝规划的蓝图——以恩义抚内,以武备慑外,终致太平!
白虎: 秦狰的位置空悬。一柄通体黝黑、刃口翻卷、饱饮胡汉之血的加长鳞纹陌刀,被郑重地横陈在案几之上,刀锋指向北方!刀镡处,紧紧系着一条染血的黑色断臂布巾——那是秦狰右臂最后的残片,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