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信…领命!此发在,人在!此发归…必是捷报传回之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河,孟津渡。
时值初冬,寒风凛冽,卷起河岸枯黄的芦苇,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浑浊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流不息,浪涛拍打着堤岸,溅起冰冷的泡沫。铅灰色的天空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
渡口已是一片萧索。因两岸对峙,寻常渡船早已绝迹。唯有几艘破旧的小渔船在风浪中飘摇,显得格外渺小凄凉。
一叶孤舟,悄然离岸。
船上只有一人一篙。正是单雄信。
他褪去了寒衣阁的玄色披风,换上了一身沾染着尘土和暗红血渍的旧皮甲,头发散乱,脸上刻意涂抹了烟灰和憔悴之色,腰间佩着一柄普通的横刀,背上负着一个不大的防水皮囊。整个人看上去,如同一个刚从惨烈战场逃出生天、狼狈不堪的败军之将。
他奋力撑篙,小船在湍急浑浊的河水中艰难地逆流而上,目标直指北岸。寒风卷起他的乱发,拍打着他的脸颊,冰冷刺骨。他紧了紧衣襟,手却不自觉地按在了胸前——那里,贴身藏着那个装有自己青丝的锦囊,以及此行的“投名状”!
袖中,那份精心炮制的“虎牢关布防图”羊皮卷,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羊皮卷上,虎牢关的地形、兵力部署、粮草位置标注得“详实无比”。而最核心的“诱饵”,则是在关城东侧一处名为“风陵坳”的地方,用朱砂醒目地标注着:
“守将:裨将张顺,性躁;兵力:八百老弱;关墙:年久失修,高三丈处有隐裂;暗道:坳后松林有樵径通关内——此为速破虎牢之捷径!”
这个“薄弱点”,是沈墨与青龙部谋士们根据真实地形和守军情况,结合李世民可能掌握的部分情报,精心设计出的“半真半假”陷阱。风陵坳地形确实相对复杂,守军也确实非精锐,关墙也有旧伤,但所谓的“樵径暗道”纯属子虚乌有!更重要的是,沈墨早已在风陵坳及周边布下了天罗地网——秦狰麾下最精锐的陌刀营和罗艺的幽州铁骑,已秘密运动至附近山坳隐蔽待命!只等李世民这条大鱼咬钩!
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如同汪洋中的一片落叶。单雄信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北岸。那里,隐约可见李唐军设置的哨卡和巡逻骑兵的身影。他知道,一旦踏上对岸,便是龙潭虎穴,步步杀机。李世民的多疑、李唐旧将的仇视,都将是他必须面对的考验。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