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
正是麦收时节,金黄的麦浪本该是农人喜悦的源泉。然而此刻,田野间却弥漫着绝望的悲鸣。一个满脸沟壑、骨瘦如柴的老农,跪在自家的麦田边,手中紧紧攥着一把刚刚割下的、沉甸甸的麦穗。这本该是全家活命的希望。
然而,当他试图用那把豁了口、锈迹斑斑、用布条和木棍勉强加固的旧镰刀去割下一捆麦子时,“咔嚓”一声脆响!早已不堪重负的劣质镰刀头,竟然齐根断裂!断裂的刀片划破了他的手掌,鲜血直流,他却浑然不觉。
老农呆呆地看着手中断掉的镰刀柄,又看看另一只手里攥着的几枚在刚才慌乱中掉出来的、边缘已经磕碰碎裂的“开元通宝”,再看看眼前这望不到边、却因缺乏农具而无法及时收割、眼看就要烂在地里的麦田…
积蓄已久的绝望、愤怒、以及对朝廷无能的怨恨,如同火山般爆发!
他猛地举起手中那几枚碎裂的铜钱,对着长安城的方向,发出撕心裂肺、字字泣血的哭嚎:
“这钱割麦即断!这钱买不来锄头镰刀!唐王!李皇帝!你们这是要拿这‘陶钱’,换我们老百姓的骨头熬汤喝吗?!你们是要易我骨乎?!天杀的!还我活路啊——!”
这凄厉的控诉,如同最悲怆的丧钟,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重重地敲在每一个目睹此景的农人心上!无数农人感同身受,丢下手中同样劣质的农具,望着无法收割的庄稼,绝望地跪倒在地,哭声震野。
与此同时,一首新的童谣,如同瘟疫般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关中破败的村落中迅速传唱开来。童谣的曲调简单,歌词却字字诛心:
“开元钱,脆又脆,
摔个跟头碎八瓣!
买不来铁,买不来饭,
买个陶罐回家玩!
唐王笑呵呵,
百姓骨熬汤!”
稚嫩的童声,唱着最残酷的现实。“陶钱”、“骨熬汤”,这些字眼如同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入李唐统治最脆弱的根基——民心!将朝廷的无能、民生的惨状、以及百姓对李唐的怨恨,以最直白、最具传播力的方式,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寒衣阁的舆论机器在沈墨的操控下全力开动。朱雀部的暗探将老农哭诉的场景添油加醋地传播,将“陶钱”的劣迹无限放大。青龙部的笔杆子们撰写檄文,将李唐“盘剥百姓、以劣钱易民骨”的罪行昭告天下。
铁荒导致军械补充困难,春耕受阻预示着来年的饥荒。“陶钱”事件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