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灵寺镇寺之宝,乃前朝所赐的一口万斤‘梵音钟’,音色洪亮清越,可传数十里,每逢大典敲响,声震扬州城。然,此钟在大业十四年江都宫变那场波及全城的大火中…熔毁了!此乃栖灵寺百年憾事,慧明大师每每提及,皆黯然神伤,视为寺中最大损失,亦是他毕生未能弥补之憾!”
林天生眼中光芒大盛:“铸钟!”
计划迅速制定。
杜衡以江南豪商“杜文远”的名义,向栖灵寺捐纳一笔足以重铸三口万斤巨钟的巨额黄金!唯一的要求,便是新铸之钟需刻上他亲撰的一篇“祈福禳灾、超度亡魂”的经文,并择吉日请慧明大师亲自开光。
如此手笔,震动整个扬州!栖灵寺再也无法以“住持闭关”为由推拒。寺中几位首座长老面对这笔足以让任何寺庙疯狂的捐赠,无法拒绝,更不敢擅专,只得层层上报至方丈院深处。
幽静的方丈禅室内,檀香袅袅。须眉皆白、面容清癯的慧明大师,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金锭和那份铸钟刻经的文书,枯坐良久。他浑浊的眼眸深处,有挣扎,有追忆,有难以言说的沉重。最终,他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似做出了某种重大的抉择,缓缓点了点头。
玄武部的力量再次展现惊人的效率。最好的铜料、最精湛的工匠被迅速集结。在栖灵寺指定的、位于寺后山坳的铸钟场内,一口前所未有的巨钟开始了铸造。炉火日夜不熄,铜汁沸腾如金河,工匠的号子声与锤击声在山间回荡。
林天生并未亲临铸钟场,但他时刻关注。他交给杜衡一篇特殊的“经文”——并非寻常佛典,而是沈墨以血泪之笔,饱含悲悯与超度之意,亲撰的一篇《血经·祭奠文》:
“呜呼哀哉!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叹黎庶倒悬于水火,悲忠魂喋血于沧溟。
东海水寒,葬英灵三百骨;栖灵钟响,唤迷途未归魂。
愿此钟声,上达天听,慰逝者于九泉;下彻幽冥,引迷途归彼岸。
佛光普照,涤尽血污怨念;梵音浩荡,抚平离乱创伤。
伏惟尚飨,魂兮归来!”
这篇《血经》,字字泣血,句句含悲。它超脱了为一家一姓的祈福,直指江都之变以来天下罹难苍生、尤其是东海战殁的三百朱雀英魂!将铸钟之举,升华为了对这场浩劫中所有逝去生命的祭奠与超度!其悲悯宏大的情怀,直指佛门普度众生的核心教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