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似此无君无父、无信无义、残民卖国、人神共弃之独夫民贼!岂容其窃据河北,荼毒生灵?!凡我大隋子民,忠义之士,当共讨之!共诛之!扫穴犁庭,以谢天下!以慰冤魂!以正乾坤!”
这封凝聚了沈墨无双智谋与极致诛心之策的《十罪疏》,并未通过驿站或官府渠道下发。而是由杜衡的玄武部商队,以最高优先级,通过早已构建成熟的商路网络,如同水银泻地般,在短短数日之内,将成千上万份誊抄精美的绢帛檄文,秘密送至黄河以南所有郡县、重镇、乃至乡野市集!
一夜之间!
巨鹿城的城门上,贴上了《十罪疏》!
邺城最大的酒肆“醉仙楼”,说书先生拍案而起,当众宣读檄文,听者无不拍案怒骂!
清河郡的官学门口,学子们群情激愤,将檄文抄录传阅!
甚至一些偏僻的乡村祠堂外,也悄然贴上了这封震动天下的檄文!
识字者,高声诵读,义愤填膺!
不识字者,围聚在识字者身旁,听着那一条条触目惊心的罪状,无不咬牙切齿,目眦欲裂!
小王庄的惨状被反复提及,窦建德勾结突厥的卖国行径被彻底坐实,他那层“仁义”的金漆,在《十罪疏》的犀利笔锋和血泪控诉下,被彻底剥落,露出里面狰狞丑陋、沾满血污的本来面目!
“诛窦贼!还我河北青天!”
“为小王庄死难的乡亲报仇!”
“赶走卖国贼!迎寒衣王师!”
愤怒的吼声开始在河北大地上此起彼伏!窦建德统治的根基,那曾经引以为傲的“民心”,在朱雀部散布的血证、童谣,以及沈墨这封字字如刀的《十罪疏》面前,彻底土崩瓦解!原本只是对幽州兵败的沮丧,迅速转化成了对窦建德本人的刻骨仇恨和对其统治的强烈不满!
乐寿,“夏王宫”。
曾经象征着河北最高权力的赭黄王旗,此刻在凛冽的寒风中无力地耷拉着,仿佛失去了所有精气神。宫门紧闭,守卫的夏军士卒眼神躲闪,士气低落,不复往日雄壮。
暖阁内,炭火烧得极旺,却驱不散窦建德身上散发出的浓浓寒意和死气。他瘫坐在王座上,形容枯槁,眼窝深陷,手中死死攥着一份誊抄在雪白绢帛上的《讨夏王窦建德十罪疏》。那刺目的文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灼着他的眼睛,更烫灼着他的灵魂。
“污蔑!全是污蔑!” 窦建德喉咙里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