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行,”杨文兴马上否决,“封爵必要到京城。”
林泽阶有些失望,去京场后还得回来参加乡试,至少得几个月在路上。
杨文兴笑着说:“你的时间很宝贵,来来回回在路上浪费时间,本官是提学给你个贡生的名额,你可以去国子监读书,然后在京城考试,少了奔波。”
林泽阶确实不懂得还有这条路,贡生的名额只能提学给够给予:“多谢大宗师的指点,此恩晚辈必报。”
“以后多写一些好诗篇来扬名,证明本官没有点错人。”杨文兴笑着说,“你刚才吟出来的诗,都写来赠与本官,本官喜欢你这手好字。”
“来人,拿笔墨纸砚来,让泽阶写下来。”
旁边的书吏一下把笔墨给到林泽阶手上,他只好写着《和杨提学簪花宴》、《赠杨提学·归潜志》。
写完后就要放下笔,杨文兴又开口:“泽阶《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不如写满三首吧,要求不高,和第二首一样水平就可以了。”
苏知府实在看不下去:“杨提学注意一下你官体,不要斯文扫地,和两首诗的水平一样,你以为是进货吗?好诗很难得。”
在场的学子一样觉得杨大宗师过分,好诗词是妙手偶得,哪有这么容易。
杨提学表情无所谓,这里官员就苏知府和他是同品,不属于他管,不然都是教育一系的人,都属于提学管的人,“苏知府,你收藏了几幅诗画诗好画好,本官收藏泽阶的诗,怎么就要注意官体,怎么就欺文扫地?你手头的诗画可愿分给本官。”
“想你都别想。”苏知府冷着脸拒绝,他很后悔把自己收藏林泽阶诗画让杨文兴欣赏。
生员们都讶然,能让苏知府进士收藏的字画水平肯定高,进士是一轮又一轮筛选出来的,读书人中最拔尖的人物。
林泽阶为减少他们争执起来,连忙说道:“大宗师,学生再写一首。”
杨文兴这才没找苏知府说嘴,眼巴巴等着林泽阶写诗,苏知府同样如站起来伸长脖子看。
前列的秀才们都情不自禁,站起来踮脚尖看,难道林泽阶又能写出所有学子心声的诗吗?
林泽阶于是写到《感怀杨》,杨文兴在旁边连声说道:“写杨文兴,别写提学。”
林泽阶只好写《感怀杨文兴·入都》“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候。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笑指金水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