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谁就是他们口中的好人。
这次府试院试,有些落榜嘴贱的学子,觉得林泽阶水平不过如此,忍不住骂他几句,突然间会被冲出来的人打。
林泽阶在各层广大人群中是可以批评,但是不可以诋毁的人,多说几句他的坏话,就有人上来给几下老拳。
民众都希望他活得好好的,在民间的拥护声是很高的。
林泽阶没有一下站起来,而是冥思苦想的样子,官场最忌表现的聪明。
杨文兴等得在些不耐烦,林泽阶才站起来。
其实他这样子,大家觉得他更可爱,可以亲近。
生员和各县教谕都好奇,林泽阶的诗会如刚刚的学子一样,平凡周正吗?
这种诗要作好很难,要歌功颂德讲朝廷的好话,最容易受人抵制,每个人本能是抱怨,开口世道不公 ,出彩的应制诗很少。
林泽阶开口:“《和杨提学簪花宴》时清道合出尘埃,清苦为诗不杖媒。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翁并将来。势扶九万风初极,名到三山花正开,更有平人居蛰屋,还应为作一声雷。”
这诗念完,殿内一得叫好声,只有中榜能懂这诗,意思是因为生逢朝野清明,道义相合的好年代,不用依仗权势,可以凭借真才实学崭露头角,今天中榜因为几年的苦读;愿大家鹏程万里,名声传到蓬莱,方丈,瀛州天下各处;希望还在苦读的学子们,能一鸣惊人。
杨文兴、苏知府和各县的教谕都拍手,林泽阶就要坐下。
可是杨文兴又开口:“泽阶这个诗在士子中流传,都会说是好诗,但曲高和寡,在百姓那里传的诗不能用典太多,要朗朗上口,再作一首。”
苏知府忍不住:“杨宗师,泽阶的诗已经很应景了,这个水平诗可以流传后世,百姓认可开口就来的诗,真的太难,毕竟我们所学的做文章要多用典,在最少的文字带着最多的内容。”
府学学正同样是进士,他开口:“提学,泽阶的簪花诗已经很好了,非一般人能写出来,这已经很高了。”
“这诗太全面,各方面都照顾到,所以少一些强烈的情绪。”杨文兴叹息着,“本以为写出《劝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金句传来,终是本官苛求了,泽阶,本官想问你为何选择县学而不选府学?可是钱不够还什么原因?本官可以资助你。”
林泽阶没想到杨提学这么看重自己,必须先感谢他:“大宗师,学生还有一首诗,可以说明中榜的荣耀,同时说明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