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乙醇里的乙基是亲油性基团,羟基是亲水性基团。如果应用得法,再配合一系列奥妙的溶质调节溶液密度,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
\n
这也是为什么酒精类饮料,能够被玩出那么多鸡尾酒花活的底层理化原理。
\n
当然,这里面的难度不是几句话说得清的,外行人只要知道这很难就行,一个不慎就容易导致水、油、酒精各自析出分层。
\n
总而言之,顾辙前世好歹读完了材料化学本科,还搞过几年科研,他的积累沉淀、认识深度,显然远不是冯涛可比的。
\n
顾默凭着丰富的经验,在内心想好操作之后,一顿配置操作,然后顺着玻璃棒把一层层液体注入分液漏斗。
\n
每层密度从1.33克(饱和浓盐水)到0.62克(以戊烷为基的溶液),几乎每0.1克密度差,顾默都能稳稳做出一层互相排斥的分层溶液来,最后居然在分液漏斗里配出了“九层鸡尾酒”。
\n
为了便于老师观察,他配置时还贴心地在每层里加了合适的着色剂。然后,他再把九层不同颜色的水油间隔溶液,分别注入九个烧杯里,每一杯都很精确,没有混入别的颜色。
\n
当顾辙做完最后的操作时,在场几个助教都看得颇为惊讶,有的助教自忖做不到这样。
\n
而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学生,更是嘴张得能塞下鸭蛋,还不敢大声呼吸唯恐影响了顾默的操作。
\n
就算是外行,数数总会数吧,能分九层和分五层的差距,那还是很明显的,前者对密度差和互溶性的掌握肯定强得多啊。
\n
在众人的惊叹中,小吴助教这就准备去办公室找机会汇报一下这里的见闻。而冯涛则是面色羞惭地想去收拾包包。
\n
但顾辙毕竟是老江湖,他早就观察清楚了,一把挡住冯涛的手,冷笑道: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