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之下。
就见官道旁伫立着四排穿着黄色竹甲、挂着银灰色板甲的士兵,傲然而立,队伍整齐的就像是拿绳子拉出来的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人坐到行军的马扎子上,贾诩开口问道:"忠明,官道上的军士如何?"
段煨答非所问:"文和兄前时来信说,受到了太平民团杨都督重用,想必文和兄来关中,杨都督定然派遣了身边最精锐的亲卫前来护送。
这百余人,确实精锐非常!"
却听旁边的邹玉淡淡说道:"忠明兄弟,这百余人仅仅是杨都督麾下的守备部队,算不上精锐。
像这样的士兵,杨都督麾下至少有二十万。"
段煨听了大惊失色,条件反射地说道:"这不可能!杨都督起事不过半年,如何能有二十万套坚固无比的板甲?"
贾诩此时神态极为放松,同样是答非所问:"忠明,在你面前坐着的,是太平民团行政府辖制六部之一礼部司正,官阶从三品的邹司正。
太平民团有多少家底,邹司正一清二楚。"
在一个多月前,贾诩的来信中倒是说了,张绣很受杨平重用,就连张济的遗孀邹氏也被杨平任命为官员。但段煨只是以为:
这两人只不过是被杨平以虚职供了起来,却不曾想,就连邹玉这个女人都在杨平治下,都成为了绝对的高层。
段煨于是感慨一句:"杨都督用人,真是不拘一格。"
邹玉陪着段煨感慨一句:"忠明兄弟,杨都督确实非常人也。
在其治下,无论男女老幼,若有才华,杨都督定然量才而用。
以我目前统领的礼部而言,有十二三岁聪明好学者,粗通文字、术数,便被委任为各乡、里的小吏,或者各县的辅助管理;
或有品德高尚者,无论身体健康与残疾,同样会被任命到各乡、里,担任教授之职。
杨都督确实有点石成金之能,在其治下。有源源不断的商货、物资被生产出来。
前时,杨都督用这些物资从荆州、徐州等地换取大量的粮食、布匹、盐巴等稀缺物品。
此时,杨都督仅用三个多月,便占据了荆州、豫州、徐州之地,治下之民不虞饿死之风险,麾下之兵不虞铠甲武器..."
"真神人也!"段煨不禁感叹。
邹玉继续说道:"忠明兄弟,如今子桓(张绣字),已经担任护民军第四镇总兵官,官阶从三品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