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顶头上司,齐峰倒是没有任何怨言。
因为在他看来,都督从来不会做儿戏的事情。既然杨平相信诸葛亮能管好兴州,自己就安稳地当他的副手,绝对不摆老资格的架子。
这才是杨平那么多老营的兄弟、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属下,为何独独对齐峰最好的原因了。
因为自从杨平把他从濒临死亡的境地拉回来,齐峰这位汉子,感觉自己以后存在的价值就是给杨平报恩了。
信阳新城,比原来的义阳县城更加靠北,距离淮河南岸只有不到三里的距离。
在淮河岸边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码头,虽然现在只完工了五分之一,但已经完工的码头,已经超出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码头的规模了。
如果整个码头全部完工,妥妥的是当今世上最大的码头。
而码头连接信阳新城北门的大道,则是宽度达到五丈、铺上厚度五寸的水泥路。
两、三里地的路,谈话间,众人便闲庭信步地来到了新城的北门,再次被眼前这个灰白色的建筑“雷”住了。
丑!太丑了!
北城门并不高大,换算成二十一世纪的单位,城门高度大概也就六米,城门洞的高度却有足足的四米六。
关键是,这是由五个拱形门洞组成的巨大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都有将近三米。
若从防守的角度来看,这五个城门防守难度,是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城门。
其实,就杨平来说,他想建新城,根本就连城墙都不想建。
在他的思维中,城墙简直是劳民废财的表现。
但他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一道高墙护着,城里的居民是没安全感的。
于是,他设计的信阳新城,就是一个边长为二里地的四方形城墙围住的城市。
城墙底座是一条宽度6丈、高度约为半丈的水泥公路,
只是在公路的外侧,修建了一个高度约为一丈半、厚度约为一尺五寸的水泥墙。
当然,水泥墙内侧还有一个宽高皆为半丈的墙墩。
整个高墙大概形状就是一个“h”形。
若有外敌,士兵可以站到墙墩上,通过墙上宽一尺、高二尺的射击孔,攻击墙外的敌人。
这道高墙设计的极为缺德——虽然外墙整体高度只有两丈(4米六)。但外面的敌人想攻进来,首先得爬到墙顶。
然后,要么直接跳下去,3米多的高度,差不多能给你摔个七荤八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