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顺流而下,日行千里。
说的就是杨平从临颍县回到汝阴县(今阜阳市区)的这段行程——
经过4月23日一夜的行进,到4月24日深夜,顺流而下的杨平,已经赶到了600多里外的汝阴县。
带着亲卫叫开了城门,进到县衙的时候,接到通知的诸葛亮已经在此等候了。
见到杨平全须全尾地回来,诸葛亮仍埋怨道:"都督此行还是冒险!
即便送聘礼,按照规矩,亮,便可代都督前去,如何需要都督来回奔波千里?!"
一天一夜的奔波,早就让杨平把离愁别绪抛到了九天云外。
此时看到诸葛亮,就兴奋地说道:"孔明,若我不亲自前去,怎知阿姝对我之深情?"
见杨平这副模样,诸葛亮剩下的话,也就只能咽进了肚子里,带着杨平进到了县衙的二堂。
因为汝阴县没有经过战乱,虽然在袁术的治下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较重,但这县衙修的也确实气派。
县衙里所属的人员也不多,也就是杨平给诸葛亮配备的一帮子文官,在等候的也就是汝阴县的县令成虎。
此时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按照杨平与诸葛亮的约定,他明天便要启程西去,故而,他正在和成虎进行汝阴县分田编户工作,的最后确认。
杨平倒也饶有兴致地看着诸葛亮使用他推广的表格整理法。
只见上面写着:汝阴县分户户(竟然给精准到了户),人口(3岁以上)人(也给精确到了个位数)。
杨平感慨,真不愧是诸葛亮,办事就是严谨。
还没有与诸葛亮和成虎讨论多长时间,得到消息的第六师师长何冬、副师长杨虎,便匆匆而来。
先是问候了杨平此行可否安全,随后向杨平汇报道:"新编第六师6000余人,已全副武装,在汝阴县城东南方十里地扎下大营。
前面就是沙颍河宽阔的河道,与东南方向100多里颍上县驻扎的水师遥相呼应。
另外,袁术已经在今天下午,带着5000兵将和二万五千民夫,通过水师搭建的浮桥下,全部渡过了沙颍河,抵达了东岸。
根据水师江波的通传,截止今天中午,袁术已向我等移交了1万匹丝绸、15万斤铜钱(这些都是袁术府库内比较容易调取的)。
剩余的十万斤铜钱,以及2万匹丝绸,则要在5日之后才能筹备齐。
另外,江波的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