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而下,抵达了两里外的颍河小码头。
于是,牛壮、李忠等人开始指挥士兵,将陈家坞堡内的粮食、布匹……总之所有能带走的东西统统带走。
因为他们有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都督,可以将任何不起眼的东西转化成战斗力。
近千名士兵、1000多名生活在陈家坞堡的人,2000多人来来回回三四趟,把整个陈家坞堡搬得就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甚至就连那些茅厕墙上的白霜,都让这帮人如蝗虫过境一样刮得干干净净(这是杨都督点名要的,说是可以肥田。真正的用途各位看官都懂吧),更不用说那些雕梁画栋的房梁了。
下午三、四点钟,所有物资都通过水路开始逆流而上,向30多里外的临颍城缓缓而去。
牛壮等人则押送着1000多居民走陆路,沿着颍河边的沙地,护卫着河面上长长的竹排、木排队伍。
天色将黑时,牛壮带着队伍赶到了颍河大桥,黄正也带着上千士兵押着2000多人,配合着后备一旅近千士兵,带着一车车的辎重,艰难地抵达了颍河桥边。
原来,黄正在歼灭了曹忠这支精锐的步兵后,按照杨平吩咐带着队伍来到了十多里外的郑家坞堡。
说实话,杨平手下的这些军官们所能用的手段都是杨平教的,杨平是从哪学的呢?
他来自于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军迷,他脑子里有丰富的冷兵器攻防知识。
所以,黄正也不约而同地用上了牛壮他们的攻城办法。
竹制三弓床弩威力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在60步内配合特制的弩箭,绝对可以击穿3尺厚的夯土墙。
用粗壮竹竿做大臂的抛石机,能抛出的石块最大重量也就十斤,但是利用强大的动能,砸塌千疮百孔的夯土墙同样很轻松。
郑家坞堡相对于陈家坞堡来说,要大很多,里面的庄客也更多一些。
但是,这些只知道逞匹夫之勇的亡命徒,碰上列阵严整的军队哪有任何胜算——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屠杀!
同样是一个冲锋,近卫第二团、第三团就冲进了郑家坞堡内。
在长矛前端的三棱军刺将郑家家主捅成血葫芦后,郑家坞堡能有的反抗就微乎其微了。
平定了郑家坞堡后,黄正迅速派人通知临颍城。
杨平派出了镇守在城南的后备第一旅,前来帮助转运郑家坞堡内的物资。
因为道路泥泞难行,虽然只有十多里远的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