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曹兵撤军以后,至少今夜,临颖城是彻底安全了。杨平这才放下几天来紧绷的神经,放空大脑,安安稳稳睡了一觉。
第二天清晨起来,只觉浑身舒畅,天气仍然阴沉,但雨水没有落下。
杨平照例巡视了四面城墙,然后到各个伤兵站慰问伤兵、鼓舞士气,随后便在城中各个街道和被清理出来的小型广场,参与各部的训练工作。
午饭过后,天气稍微有些放晴。
杨平通知各级军官:除城墙上用于值守的士兵外,包括陈姓老妇带领的后勤营和各伤兵站的伤兵,全部到临颍县衙大门前的广场集结。
经过守城战这几天的接触,以及太平民团团员黄政、马河、钟矛等人的宣传攻势,还有每晚饭后进行的诉苦大会后,包括1000多曹军伤兵在内的8000多人,已经对杨平的理念有了初步的认同。
借曹军撤走、暂时不会进攻的空档,杨平把他这些未来平定天下的班底全部集合起来,上一上政治课。
(用21世纪的话语来说,就是杨平这个曾经进过传销组织的保险销售员,准备对东汉末年的老百姓传授“屠龙术”了。)
拿着铜皮大喇叭的杨平,站在县衙大门前的台阶上,从容不迫地问道:“二三子,可知我等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是何原因所致?”
今天这场演讲,杨平没有安排任何“托儿”,所以在他问话之后,稍有冷场。
作为军团秘书长的张福起身回答道:“回都督,此乃皇帝失德、宦官干政,导致朝廷威信下降,后又有张角、张宝等奸佞之辈趁机发动黄巾之乱,神州涂炭、天下大乱。
及至后来董卓乱政,天下正义之士纷纷起兵勤王、讨伐董卓,才致天下混战、百姓民不聊生。”
杨平听完,心中不屑——这是很标准的士大夫阶层的回答,只看表象,根本不追内里。
于是,他又问全场众人:“二三子,也这样认为吗?”
普通汉末百姓哪有什么分辨能力!虽然诉苦大会时,他们也曾痛骂过他们那片地方的地主豪强,但在淳朴的百姓看来,那只是皇帝和官员们没有管理好这些人,才让他们为非作歹。
于是,有点头的,有出声附和的,只有少数太平民团团员和上过杨平课的军官们,朦胧地知道事情绝对没这么简单。
果然,杨平拿着大喇叭再次问道:“二三子,往常年景,若有交不起租子、欠地主债者,会被地主豪强作何处理?”
这时,原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