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搭起了五座浮桥。
因为有童谣曰“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许县周边的百姓十分惊惧,特别是依附何仪的部众。
在得到南迁的通知后,争先恐后的向南逃命,何仪等人虽然得杨平建议,派出队伍维护秩序。
但急于逃命的人群是很难控制的,乱糟糟的人群挤在不到一丈宽的浮桥上,不时就有人落水。
好在的是,二月十分干旱,水面不宽,只有不到二十丈。河水也不深,最深处也不过到成年人的胸口。
即便这样,失去秩序的人群,也有一千多人溺毙于颍河之中。
在乱糟糟的迁徙大军中,最西边的一座浮桥上却是井然有序——
红底金字的太平大旗领头,身着黄色竹甲的护民军团第九团前行开道,第八团和第七团在两侧护卫,后面是以百户为单位的行军大部队,队伍的最后是护民军团副都督陈皮带领的收容队。
八千多人的队伍竟然丝毫不乱,几乎没有损失的跨过了二十余丈的浮桥。
过桥后,各部点名,只少了十多人。
逃命之时,自有取舍,陈皮果断下令,继续南行,要跑到了何仪部众前面。
用杨平的话说就是,只要你们跑到了刘辟四人的部众前边,有了垫背的,你们就安全了!
太平民团八千多人行进速度惊人,到天黑时,已经过颍河南行30多里了。
这一路上,也有南迁流民死命跟随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跟着这么有组织度的迁徙队伍,肯定很安全。
在古代,千万不要小看童谣的威力——随着“曹阿瞒,喜屠城,人肉捣泥制军粮”的童谣,随着刘辟等部众南迁,迅速传播到整个颍川郡。
半信半疑的百姓在得知曹阿瞒的大军就在许县时,纷纷开始南逃,颍川郡直接损失一半人口。
太平民团大部队始终保持着领先何仪部众一天路程的节奏,一路上不断的收拢流民,期间还搂草打兔子攻破了两个坞堡,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乱世之中,有粮就有人,太平民团一路上接纳流民,等过了汝河,到达北宜春县(今汝南县西南)时,人口已经超过三万!(当然,这是后话了。)
……
曹操在正午前得到斥候回报,“根据车辙追踪,昨日的六千精锐,应是进了临颍城,城头上升起红底金字护民大旗。”
曹操遂召集诸将,道:“昨日疲我大军之精锐,在版梁正南30里临颖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