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身为海宁县炭业司钱司丞,他总是谨小慎微地行走在官场的窄道上,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奉为至理名言。
每日清晨,他身着朴素官服,早早来到司衙。处理公务时,他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定的规矩和上级的指示行事。对于同僚们激烈讨论的事务,他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微微颔首,偶尔附和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若有棘手的难题摆在面前,他会迅速寻找各种借口将其推诿出去,绝不让自己陷入可能的麻烦之中。面对东京汴梁户部每次派遣下来,述职考评和例行检查的官员,他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所有文件都反复核对,确保没有丝毫差错。
最后为了保住乌纱帽,不惜倾其所有购置土地建盖货场,自己购买碎石炭完成业绩,躲过一劫,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
在人际交往中,他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与他人过于亲近,以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也不会刻意疏远,以免得罪他人。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如水的日子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如惊涛骇浪般席卷而来,将汤司丞的生活彻底打破。
那一次炭业司的例行检查,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流程,却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而演变成了一场噩梦。当巡察官员们踏入炭业司的那一刻,他们的脸色就变得阴沉至极,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降临。
汤司丞战战兢兢地迎上前去,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这次检查至关重要,如果有任何问题被发现,后果都不堪设想。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竟然是如此严厉的训斥和堆积如山的碎石炭。
巡察官员们毫不留情地指责汤司丞管理不善,对炭业司的工作敷衍了事。面对这些指责,汤司丞百口莫辩,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而那堆积如山的碎石炭更是让他欲哭无泪。这些原本应该是优质煤炭的原料,如今却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废料,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他的仕途就此终结。
尽管汤司丞已经散尽家财,试图弥补这次危机带来的损失,但最终他还是无法逃脱革职备用的命运。这个结果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的努力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泡影。
就在钱司丞感到万念俱灰,已经做好了被革职的心理准备,准备灰头土脸地返回东京汴梁,另寻出路的时候,命运却在此时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
就在他心情沉重人生低谷的时候,我恰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