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付了苦力工钱,让力工们散去,随即让沈家村挑选出来的男女族人也踩着经过水兵们特意安排,把两块跳板拼起来宽敞了许多的大跳板,颤颤巍巍的登上了大船,挥手和送行的家人告别后,水手长就让水手解开缆绳,拉起船锚,启帆开船!大船缓缓驶离码头,汇入大江借着风帆的助力,向海宁县驶去。
二哥也大手一挥,车夫们便赶着牛车,缓缓离开码头,朝着目的地沈家村砖窑驶去,只留下码头渐渐恢复平静,以及那还未消散的劳作气息。
在阳光洒满的乡野间,十辆牛车排成一列,浩浩荡荡地驶进了沈家村砖窑。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嘎吱嘎吱的声响在寂静的村落中回荡,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两窑灰砖坯静静地排列在窑旁,经过多日晾晒,已褪去了湿气,呈现出古朴的土灰色,整齐而又肃穆,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这些砖坯,凝聚着窑工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每一块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望。
此次运来的碎石炭,被视为烧制成功的关键。众人将碎石炭小心翼翼地填入窑中三个已经铺垫了一层烧材的柴堆上然后再铺上一层烧材,如此铺了五层,他们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期待。就当老窑头点火的那一刻,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迅速吞噬着碎石炭,橘红色的火焰照亮了窑内,也映红了窑工们满是沧桑的脸庞。
大家围在窑边,密切关注着火势。随着火势渐旺,碎石炭释放出的热量不断攀升,窑内温度持续升高。他们时不时往窑中添加炭块,调整火势大小,试图让每一块砖坯都能均匀受热。此时,砖窑上方浓烟滚滚,直冲斗型烟道,进入上方的小砖窑,小砖窑瞬间火势陡然加大,仿佛在向人们宣告这场烧制之旅正式开启,老窑头马上让窑工们封堵窑门,只留下一个观察孔,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仅仅是第一步,唯有经过无数次的调试与等待,才能烧出品质上乘的灰砖。
经过一个时辰左右的燃烧,大砖窑观察孔已经冒出蓝红色火焰,小窑口喷出来的火烟越来越少,后面斗型风道连接的大砖窑内气温渐渐升高,随着砖窑内持续的温度升高,堆码好的砖坯在渐渐升高的温度中慢慢固化定型,以前最少要十天半月才能风干硬化定型的砖坯,随着砖窑内持续的温度升高,由前到后全部风干定型,等待点火就能烧制砖块。请来的老窑头,看了后啧啧称奇,如此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的砖窑还是第一次见过。
因为使用了石炭,火力足,从火膛添加起来也方便快捷,只要根据观察孔看火焰的颜色就知道这窑灰砖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