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更精彩!
陈默点了点头,走上前,指了指桌上摆放的那两把已经显得有些粗糙、甚至带着几分拼凑感的电磁枪样枪。那两把枪,正是他亲手制作的“成果”和“作品”。两把都是初代的“AWM”型。他向在场的专家们,详细地阐述了电磁枪的原理、结构、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展现出的优点——无声、精准、穿透力强,几乎没有后坐力等。
随后,陈默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目前这两把样枪存在的显着缺点和改进空间。“……首先是外形,这两把枪是我在现有材料基础上摸索出来的,虽然勉强具备枪的雏形,但在人机功效和实际操作便利性上还远不及部队的制式枪械。”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认真:“更重要的是枪体材料的问题。我之前为了方便制作和验证原理,主要使用了3D打印中常见的PLA(聚乳酸)材质。这种材料的优点是易于加工、成本低廉,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耐热性非常差。”
“在长时间射击,或者在高强度连续发射模式下,枪体内部的电磁线圈和弹道会积累大量的热量。”陈默解释道,语气带着一丝无奈,“PLA材质在温度超过60摄氏度时就会变软,从而大大限制了电磁枪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战场表现,影响了枪体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尤其是在进行连发射击或进行密集火力输出时,枪体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有损坏的风险。”
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枪管部分:“另外,目前的枪管只是简单使用了钢管,内部导轨也是勉强加工出来的。由于弹丸在加速过程中与枪管内壁的摩擦力较大,以及加工精度不高,电磁枪发射的弹丸在出膛速度上,被大大地降低了。虽然现在看来威力还够,但如果要提升射程和精准度,这个限制必须解决。”
陈默的这些缺点总结,都直指核心,让在场的专家们连连点头。他们都清楚,将一项试验性技术推向实际应用,就必须直面其存在的短板,并加以改进。
“好了,陈默同志讲得非常透彻。”李长空司令员赞赏地看了一眼陈默,然后转向在场的专家和工程师们,“各位,对于陈默同志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如何改进?首先是外形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总不能让我们解放军战士拿着这样拼凑的枪械上战场吧?要实用,也要符合部队的审美和习惯。”
一位武器工程师走上前,拿起桌上的两把电磁枪仔细看了看,沉吟道:“从目前的情况看,电磁枪的射击原理决定了它没有复杂的供弹结构和导气机构。我们可以尝试将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