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和好奇。
陈默并没有这个年轻人,但是通过他的话,他似乎是体育馆幸存者队伍里的一员。
“嗯,是我。”陈默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你们这是在……”
“哦,我们在修筑防御工事呢!”年轻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几天刚到据点,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呢,今天一大早,孙连长就来组织我们了。他说,虽然到了据点,有军队保护,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安全和食物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坐吃山空。军方的人手也有限,据点这么大,还有这么多幸存者需要安置,光靠他们肯定忙不过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啊,我们这些还能动弹的,都要力所能及地帮着做点事情,参与到据点的建设和防御工作中来。男的就跟着士兵们一起修工事、搬东西,或者去巡逻队帮忙警戒。女的就负责后勤,比如去食堂帮忙做饭、洗衣服,或者去医疗点照顾伤员。技术工种更吃香,会开车的就帮忙运输物资,会修理的就帮忙维修设备。总之啊,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药品和住宿的权利。这样才公平,也才能让据点更好地运转下去。”
年轻人一口气说了很多,但条理清晰,显然对据点的这套运行机制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当然啦,”他又补充道,“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太小的孩子就不用参加劳动了,据点会优先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这点还是挺人性化的。像我,没什么特殊技能,就只能出点力气活了。”他憨厚地笑了笑,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陈默听完,了然地点了点头。他之前确实有些疑惑,军方据点收容了这么多幸存者,如果只是单纯地提供救济,那物资消耗的速度恐怕会非常惊人,据点也难以长久维持。
现在看来,据点的管理者们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能让幸存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存的尊严,避免了坐吃山空的局面,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人因为无所事事而滋生事端。这种管理模式,无疑是明智和可持续的。
“原来是这样。”陈默说道,“那你知道孙德胜连长现在在哪里吗?我有点事情想找他。”
“孙连长啊?”年轻人想了想,指着营地中央那顶最大的、插着一面红色旗帜的军用帐篷说道,“孙连长这会儿应该在指挥部那边吧。今天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