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韩信心中似乎也有反意,但细细想来,能有今天这份殊荣,完全是平南侯和汉王所赐,若是自己独立,日后还有何颜面再去见平南侯。
\n
沉吟良久,韩信方才说道:“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若非汉王,某岂有今日之盛名?”
\n
蒯通见状,当即反驳道:“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可谓是生死之交,两人如此关系,未曾想却因为张耳与赵王歇并座,致使得陈余疑虑,最后常山王只能抱头鼠窜,归附汉王,借兵束下,战于鄗北,将成安君杀死于泜水南岸,身首异处。”
\n
“陈余张耳两人结交之时,亲密无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而且共立赵王,谁能想到最后却自相残杀,以至于灭亡,其中缘由为何?名与利也,祸患之多少,在于欲望之大小,毕竟人心难测。”
\n
“现在大王忠心耿耿地与汉王交好,难道会比那两位关系更紧密,而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耳。陈余的事情重要。由此想来,某认为大王坚信汉王不会危害大王是错误的。”
\n
“古人有示,春秋之计,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当真可悲,古语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窟走狗烹。”
\n
“因而交友之例,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馀,而忠臣之例,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做为借鉴了,希望大王好好想想,况且某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保性命,功业超过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此所谓功高盖主赏死,勇略三军罪亡。大王之功,岂不如此。”
\n
“大王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魏将,攻下井陉,灭掉赵国,杀死赵王歇,攻城略地五十余座,而得以在赵国发号施令,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救兵,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汉王亦是说大王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岂并非夸奖,而为警示也。”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