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可张德军一听就火了,抬手“啪!”地声狠拍桌子:
\n
“你个混iǎ子说什么呢!?什么叫我不在场,我们是一个组的,难道我不在场他拍的照片就不是照片了,如要是这样,以后采访还要你们这些实习记者干什么!就派我和刘记去得了!”
\n
张德军那一脸招牌络腮胡,发起脾气来是名副其实的吹胡子瞪眼,颇为凶悍,刚才说话的那人当场就吓愣住了。
\n
那对面圆滑的nv记者刘岚倒是终于出声了:“行了,老张,你先别这么激动,iǎ王本来就是这么口无遮拦的,你冲他发火做什么,我们也只是担心杨灿刚来太求好心切做了什么傻事,你我都是过来人,难道不知道这事情的严重吗?”
\n
在座的人均是纷纷点头,觉得刘岚的话说的在理,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规矩,周刊杂志也不例外,在内地可不比港台,还是比较重视刊登在杂志上新闻其真实的。
\n
哪怕是约束力较iǎ的娱乐新闻,如果真是完全的瞎编造,白纸黑字的发稿,不仅会得罪当事人引起官非,情节严重的话还可能被新闻出版局处罚,这事情是可大可iǎ的。
\n
当然,为了提升销量炮制假新闻不是没有,不过里面的道却不iǎ,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联合制造,就是各个杂志社沟通好,炒作一档事情,大家同时发稿,既促进了销量,炒热的话题,同时也把炮火分散,就算当事人追究也找不到谁是正主,把水搅浑墨鱼策略。
\n
而另外一种则是所谓的有地放矢,在没话题只能编新闻的时候,记者们通常喜欢找那些翻不起的过气人物来当主角,就算是编造新闻,当事人名誉受损的同时本身也能得到名气大涨的好处,而那对象也通常不会有什么能量来真的来对杂志社造成什么具体影响,也可算是双赢的策略。
\n
作为杂志社创办人,为人正直的徐阳其实是最厌恶这种捏造事实的行为,不过之前南周刊里还是难免有几个记者发过这样的新闻,当时可是被徐阳狠狠批评了一顿。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