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没有任何遗憾了。因为,对于这个人,究竟应该憎恨还是赞美呢?他到底是受害人,还是加害者呢?再说,坦率地讲,我要在最终抛弃他之前完成这次海底环球旅行。前一阶段的旅行多么奇妙!我要饱览我们地球的海底所蕴藏的全部奇景异观。即使我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满足自己的强烈好奇心,我也要亲眼目睹迄今无人见过的事物。到目前为止,我发现了什么呢?毫无发现,或者说几乎是毫无发现,因为我们仅仅在太平洋航行了6000法里!
\n
不过,我很清楚,鹦鹉螺号正在驶向有人类居住的陆地。如果我们遇到逃生的机会,而我却为了满足了解这个陌生人的好奇心而牺牲自己的伙伴,那么这样做未免太残忍了。我必须跟着他们,甚至引导他们逃生。可是,这样的机会会降临吗?作为被强制剥夺自由意志的人,我希望这种机会降临;作为一名学者,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又担心逃生机会的降临。
\n
一八六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这天中午,大副来测量太阳高度,我登上平台,点燃了一支雪茄,在一旁看他操作。我想,此人显然听不懂法语,因为有好几次我无意中说出脑子里在思考的问题,他要是能听懂法语,理应有所反应。可是,他始终毫无表情,一声不吭。
\n
正当他借助六分仪观测太阳时,鹦鹉螺号的一名水手——这个精力充沛的船员在第一次海底旅行时曾经随同我们一起去克雷斯波岛——来擦拭舷灯玻璃。于是,我仔细观察起这台舷灯的构造来。像灯塔一样,这架舷灯里有几块凸镜片,能把灯光聚焦在有效面上,从而使舷灯的功率骤增百倍。舷灯设计非常合理,因此,照明功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由于是真空发光,所以,能够同时保证光亮的稳定性和强度,而且还可以节省产生光弧的石墨。节约对于尼摩艇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更换石墨。不过,在真空发光的条件下,石墨几乎一点都不损耗。
\n
当鹦鹉螺号准备重新开始它的海底旅行时,我回到了客厅。舱盖门被重新关上,鹦鹉螺号径直向西行驶。
\n
面积5.5亿公顷的印度洋,浩瀚无垠,既不见船影,也看不到岛屿。海水清澈,俯看洋面会感到眩晕。一连几天,鹦鹉螺号一般都在印度洋洋面100至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